科技人員創業身份職稱保留三年 加強產學研結合
“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各類科技人員離崗創辦科技型企業,3年內保留原有身份和職稱。”8月20日,從保定召開的全省推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快發展工作會議上傳來消息,我省研究制定《關于支持鼓勵科技人員創辦科技型企業的實施辦法》,其中明確規定,鼓勵各類科技人員創辦科技型中小企業;鼓勵保留原有身份科技人員以非職務專利、非職務技術等知識產權創辦科技型企業。 這一政策的出臺,能否為河北企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引領科技企業健康快速發展?對此,河北經貿大學教授孟華興表示,如果科研人員離崗真正能夠創辦出科技型企業來,那是沒有問題的,但創辦企業所需要的素質和條件與科研人員的素質并不匹配。 科技人員與市場銜接難 “創辦科技型企業,從理論上應該是具備企業家素質的人應該做的事情,如何做好現有企業的轉型升級更是當前中國經濟的重點所在。但是一個新生企業的成活率是很低的。”孟華興教授認為,科技人員就應該做科研方面的事情,創業則是企業家的事情。科技人員多專長于某一個研究領域,并非產品整體,也就很難談得上能夠創辦一個企業。“創辦企業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綜合因素,特別是對市場的嗅覺,對資源的整合,有效的經營管理與營銷等等。大部分科技人員還是不具備整合市場、資金及人力的能力。因此說,科技人員創辦企業并非易事,很難與市場有效銜接起來。”《辦法》規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員在完成本職工作基礎上,可采取兼職兼薪方式創業或服務科技型企業。 孟華興說,科技人員離職后沒有創辦成功也是正常的,創辦不成功也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如果科技人員從事創業,幾年后回到高校,如何界定創業成功與否,又是一個問題。” 科技成果轉化,需要加強產學研結合 《辦法》規定,我省還將鼓勵職務科研成果積極轉化。省內高校科研人員所形成的職務科研成果,1年內未實施轉化的,在不變更職務成果權屬的前提下,由成果完成人創辦科技型企業轉化的,創辦企業實施人可擁有該成果在企業中享有股權收益最高可達70%;非成果完成人創辦科技型企業轉化本單位其他職務成果的,可擁有該成果在企業中享有股權收益的40%。 “比例越高越能夠達成有效激勵是毋庸置疑的。問題是,在成功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過程中,成果本身應該的比例是多少?資金、人才、市場、經營管理、品牌等等都是影響因素。這個數字產生的依據值得進一步研討。”孟華興說。 孟華興表示,國內目前的現實情況是科研和產業往往是“兩張皮”的現象,而在國外常見的情況是企業和高校是科研的主力,尤其是企業的科研往往與市場需求緊密接軌,這就避免了“兩張皮”的情況。“應該加強產學研結合,甚至是官產學研結合,這是今后學校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基礎。” “提升企業的活力,可以提升企業老板的科研意識,根據市場需求研發產品,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孟華興建議。 重視科技,大環境很重要 為充分發揮河北環京津區位優勢,《辦法》指出,我省支持鼓勵京津等省外人才來冀創辦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符合我省產業化發展方向的,可優先納入省市各類科技計劃項目,創辦科技型企業初期擇優給予不超過100萬元貸款的政府創業基金貼息支持。創辦科技型企業,經省級科技、財政、稅務等部門審核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享受15%的企業所得稅優惠,產品符合政府采購要求的納入采購名錄,優先推薦使用。 對此,孟華興表示,僅靠一項單槍匹馬的政策是很難吸引外來的人才與資本的。“大的環境很重要,否則難以吸引有力的外來資本和人才。” |
關鍵詞:科研,科技,創業,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