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城鎮化快速推進,不少地方熱衷于拉大城市框架,從省會城市到小縣城都在制定和實施規模可觀的城市新區建設計劃,但資金短缺和融資渠道狹窄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各地政府。
記者在西部一個城市新區采訪了解到,由于上級劃撥的財政資金有限,這個新區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基本上來源于銀行融資,2012年貸款融資近20億元,大多采取的是小額短期高利息的形式,部分貸款年息高達12%,且存在“借新貸還舊貸”的情況,財務壓力較大。
在巨大的籌資和償債壓力下,各地只好將土地收益作為資金來源。而這種“賣地籌資”模式存在著一定的變數和隱患。在青島市城陽區,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受房地產調控政策影響,土地出讓金收入受到影響,地方政府可籌措的建設資金明顯減少,對推進城市化進程影響較大。
畸形地產爛尾工程泡沫叢生
隨著房地產調控的日趨嚴格,部分房企正加速向中小城市轉移,造成個別城市建設投資巨大,產業空心,市場需求不足,房地產泡沫有擴大蔓延趨勢。
在貴州黔東南自治州,35萬人的縣級市凱里同時開發了十幾個大型房地產項目,城市變身大工地。其中,“未來城”項目僅住宅面積就達到500萬平方米,預計提供5萬多套住宅,居住近20萬人口,相當于凱里人口的一半。而像這樣的樓盤在凱里還有不少。
類似凱里的城市還有很多,但庫存量都很高,消化能力又有限。陜西漢中市正在投資建設許多大型樓盤。而記者發現,一些大盤出現銷售不暢,已售樓盤空置率也非常高。上海易居研究院發布的2012年中國城市房地產市場風險排行榜中,排名前50名的城市中,共有46個城市位于內陸地區,幾乎都是中小城市。
一些專家和市場人士認為,需要為房地產泡沫負責的,不只是開發商,更有地方政府。
廣東惠州大亞灣地區曾經規劃建設大型熊貓汽車城,引來不少房地產資金涌入。造成當地房地產畸形發展,大量的外地資金撤走,留下了眾多爛尾項目。近期,記者再度探訪大亞灣地區,發現這里依舊是高樓林立,但城中空空,也沒有多少大型工業企業入駐,成為房地產泡沫破裂的“重災區”。
此外,某知名房企2007年曾投資內蒙古滿洲里,拍下了1000多畝土地,銷售卻成了大問題,至今項目成了巨大的爛尾。
圈地賣錢糧食安全遭受威脅
當前,我國部分地方政府與房地產企業“合謀”,一邊大范圍圈地賣錢,打著“城鎮化建設”的旗號,一邊大面積囤地升值,威脅著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
在全國首家生態農業示范縣黑龍江省慶安縣,正在大規模推進“3個10戰略”,鞏固10平方公里的老城區,新建10平方公里新城區和10平方公里產業園區。慶安縣國土局副局長張金省告訴記者,慶安地處東北腹地,多是黑土地,上級劃撥的用地指標有限,每年不到100公頃。“而一個企業用10公頃的現象很普遍。”張金省無奈地說,盡管這些土地采取宅基地置換、增減掛鉤等方式取得,仍難免踩住土地紅線的危險。
“上屆政府賣下屆政府的地”的現象在不少地方非常突出。在房地產行業摸爬滾打了10多年的福星惠譽地產公司副總經理姚澤春說,部分地方政府將城鎮化看成一次圈地機會,以新城開發的名義,將大量的農業用地“劃”為建設用地,以此來賣錢。“一些地方按照其開發規模計算,地都賣到20年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