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等待,一度夭折而又復生的國債期貨6日將正式掛牌交易。與股指期貨上市類似,較高的開戶門檻注定國債期貨不是大多數投資者參與的市場,然而在當前加快金融改革的背景下,其對金融市場帶來的變革意義不小:利率市場化、債券市場發展甚至人民幣國際使用由此加速。
完善債券三級市場體系
“國債期貨上市后,債券市場將構建出‘發行-交易-風險管理’的三級市場體系。”衍生品專家胡俞越表示,我國債券市場的問題是流動性偏弱,部分投資者尤其是個人投資者,購買國債很少會在到期前流通,而有了國債期貨,就會促進現貨市場的流動性。
業內人士表示,作為直接融資的重要資本市場之一,債券市場未來仍將快速發展,而對債券市場定價和避險起到關鍵作用的國債期貨,其上市必然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國債券市場已經形成以銀行間市場為主導、交易所市場和商業銀行柜臺市場并存的體系,但由于市場分割,同一券種在不同市場上常出現定價差異。”分析人士表示,通過國債期貨的實物交割機制,兩大市場將相互連通,有利于促進交易所市場和銀行間市場的統一。
“期貨的功能是價格發現、套期保值和資產配置。”申銀萬國證券的分析也指出,國債期貨上市,一方面為債券市場的投資者提供了指引,另一方面也為現券持有者提供風險對沖的工具,使得投資者敢于持有債券。
事實上,就國債來看,隨著我國國債存量占GDP的比重提高,近年在利率下行時,國債的承銷商發行市場也面臨巨大的利率風險,承銷的意愿不足,國債發行的壓力較大。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國債期貨上市,就可以為債券承銷商提供管理國債承銷間利率風險的手段,降低國債發行風險和成本,進而帶動國債發行利率下降,壓低公共成本。
銀行、保險機構進入仍待解
截至目前,監管層已發布券商、基金等機構的參與指引。業內人士預計,國債期貨上市初期,主要的參與者將包括券商、私募基金以及股指期貨市場的個人投資者等群體。作為國債現貨持有的絕對主角,銀行、保險等機構的參與仍待監管層的放行。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4月底,我國商業銀行持有的記賬式國債規模約為4.91萬億元,占托管總量的68%。“如果商業銀行不能參與國債期貨的交易,不可避免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國債期貨市場規模的擴大和流動性提高。”分析人士認為。
實際上,包括銀行、保險等機構的市場需求也較為迫切。上海一商業銀行副行長告訴記者,在沒有衍生品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只能被動進行一些調整來化解風險,國債期貨作為利率風險管理的標準化工具,其上市將可以為商業銀行的運營提高效率。
泰康資產董事總經理固定收益部負責人金志剛認為,國債期貨的上市為保險機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利率風險管理工具。“按照保監會等相關要求,保險資金參與金融衍生品的目的是對沖風險,目前主要是圍繞國債期貨策略模型開發等做前期準備工作,具體參與形式還需要與保監會出臺的政策相掛鉤。”金志剛表示。
金融改革進一步深化
作為迄今最具專業性的衍生品品種,國債期貨注定會是一個“小眾市場”。甚至與股指期貨相比,現貨投資者的差異也使得其關注度大不如前。然而在目前國內金融改革的背景下,國債期貨對金融市場的變革意義不容小視。
中央匯金副董事長、經濟學家李劍閣認為,今后一段時間金融改革的重點是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可兌換,國債期貨作為成熟的利率風險管理工具,其規避風險的作用已得到廣泛認可,國債期貨上市將能有效幫助我國的金融機構和經濟當事人規避利率風險,保障金融體系安全。
“隨著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推廣,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功能加強,境外持有人民幣的政府和機構購買和持有我國國債的需求日趨強烈,需運用國債期貨來管理持債風險。”李劍閣說,上市國債期貨,會增強境外政府和機構持有我國國債的積極性,提升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也有助于上海成為全球人民幣產品創新、交易、定價、結算的中心。
金融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發揮價格尤其是要素價格的配置資源功能。有專家也指出,目前貨幣政策的調控正逐漸從數量型工具轉向價格型工具,需增加多重市場化的工具,未來國債收益率、國債期貨價格都將可以作為政策的重要參考。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則指出,目前市場對國債期貨的需求較為迫切,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速,國債期貨給金融機構提供了一個風險定價的工具,除了將上市的5年期國債期貨外,還應研究推出短期和長期國債期貨以及相關信用風險的管理工具。
“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升級期,國債期貨的上市,實際上也進一步完善了期貨衍生品市場體系。”專家指出,期貨及衍生品逐漸成資本市場的重要部分,其帶動的創新,對增強我國期貨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及深化金融改革,都將帶來深遠的影響。(記者 陳云富、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