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在商場上的投資也是頗為成功
體育產業令姚老板掣肘,但這不代表他沒有賺到錢。
想象和現實總是有差距,他不僅用自己的名字搞投融資項目,還在金融業布下棋局,明明賺得盆滿缽滿,可你還總以為他在虧。于是,在越來越多的贊譽聲中,姚老板名利雙收。
玩球隊:隱蔽的“補償”方式
為盡快了解姚明的財富投資,《CM華夏理財》跟幾位資深體育記者交流發現,他們一致認為,姚明做生意好像真沒怎么賺錢,尤其是俱樂部,都在貼錢玩兒。而給出的理由是,目前國內職業籃球俱樂部的金主多是地產商或金融機構,而姚明的大鯊魚俱樂部沒有實體企業支持,資金實力單薄,單靠CBA聯賽,不可能獲得巨大利潤,所此,姚明也是CBA中最窮的老板。
既然如此,他為何還執意投資大鯊魚俱樂部?“更多的是出于情感投資。”談到姚明對上海籃球隊的投資,眾輝體育總經理陸浩頗為感慨地向《CM華夏理財》透露,當時上海隊很困難,經營情況幾乎跌到了低谷。最近幾年,CBA一個賽季的收入也就在1.5億人民幣左右,刨去開支,虧損1億多元。平攤下來,每支球隊虧損600萬左右;大鯊魚一開始虧得更多。
除了陸浩的解釋,《CM華夏理財》還從業內人士處獲悉,姚明投資上海男籃,除了感情,可能還有“失地回償”的內幕。據了解,當年姚明在NBA打球,每年都要將年薪的30%貢獻給中國籃協,10%貢獻給上海東方俱樂部,10%給上海體育局,剩余50%留給自己。
“2009年,上海籃球隊總負債接近1億元。”這位熟知內情的分析人士說,當年有很多公司有投資意向,但1億元的標價和苛刻的行權條件,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后來,姚明有意投資。于是,在上海體育局的斡旋下,上海籃球隊的三大股東同意將男籃股權單獨分離出來,并對上海男籃進行了壞賬剝離。姚明以200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買下5年經營權。據知情人透露,今年初,姚明已買斷上海男籃大鯊魚的終身經營權,種種優惠,是不是大有“補償”姚明NBA薪水的味道?
投項目:多數拿“姚品牌”變現
在姚明投資的項目中,上海男籃、姚餐廳、姚基金、合眾思壯榜上有名。很多人以為這都是姚明自己出的錢,其實你錯了。上述資本,多是利用“姚品牌”換來的。
先說大鯊魚俱樂部。姚明在收購此項目上,實際并未投入真金白銀。《CM華夏理財》從知情人處了解到,當年,姚明買下上海男籃5年經營權的這筆錢,是由美國著名企業韋德公司在華分支機構上海韋德替他埋單。而上海韋德公司旗下品牌有克麗緹娜、浩沙、思妍麗、瑪花纖體、佰草集漢方SPA、修身堂等眾多大牌。
再說姚餐廳。在此項目上,姚明只出品牌不出錢。知情人士告訴《CM華夏理財》,美國的姚餐廳,是由姚明父母和老隊友汪大詳、孔慶齡夫婦發起創辦的,他們在休斯敦聯合了4家中餐館老板一同合作。近期傳來姚餐廳在美國關門的消息也言過其實。
據悉,關門的是2009年11月在休斯敦市區大展館商業中心的第二家“姚餐廳”。主要原因之一是,餐廳所在物業處于破產托管狀態。但第一家姚餐廳并未關門,且企業注資也從150萬美元增至200萬美元。看來,說姚餐廳虧本、不賺錢,或許真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再看姚基金。這也是姚明個人品牌融資的經典案例。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姚明向汶川捐款合計1600萬元宣布成立“姚基金”,幫助災區進行校園重建。
陸浩向《CM華夏理財》透露,5年來,姚基金已為社會捐款約8000萬人民幣。但這800萬元不是現金,而是贊助商給予姚基金所有慈善募捐資產的等價估值。
再說說姚明的股票投資——合眾思壯。這也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利益轉讓案例。
據了解,姚明斥資不超過67萬元人民幣,買入合眾思壯67萬股,該股上市后股價最高躥至113.98元,目前價格17.80元。有媒體驚呼姚明身價大縮水。其實,到目前為止,姚明的股票仍然溢價至少17倍。
為什么這樣說?因為,按照姚明經紀人章明基的說法,姚明當初確實出資37.5萬元人民幣,購得37.5萬股,但后來姚明股份擴充至67.5萬股,他是否有相應的增資,并無公開數據。你說姚明沒賺錢?
這里有一點需要提請注意。姚明代言過美國GPS公司Garmin產品,而合眾思壯就是這一產品在國內的代理公司。姚明之所以能夠拿到該公司的原始股,本質上就是自己的資源和財富之間的變現。
除了上述項目,很少有人知道,姚明名下還有一個健身俱樂部,其投入的資本,也非姚明本人。店、葡萄酒投資……看著這些概念,你是否想到了一個隱蔽的產業鏈條?分析人士指出,上述產業鏈的布局絕非巧合,應該是有計劃、有步驟、有節奏的投資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