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12日公布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這項被譽為“史上最嚴厲的”《行動計劃》明確提出了“經過五年努力,全國空氣質量總體改善”的行動目標。
為了保障該目標的順利實施,《行動計劃》制定了加大綜合治理力度、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建立區域協作機制、將環境質量是否改善納入官員考核體系等十條具體措施。
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治理大氣污染的力度不斷加碼,這次更以國務院的名義發布了“國十條”,這既凸顯了我國對治理大氣污染的重視程度,也凸顯了治理的難度之大。《行動計劃》提出的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能否順利實現?十條措施又能否真正落到實處?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謝紹東15日接受新華網記者專訪,通過專家的視角來回應公眾的關切。
實現任務目標難度不小
新華網記者:《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到2017年全國PM10濃度普降10%,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的PM2.5濃度分別下降25%、20%和15%左右,這樣細化的目標能否實現?
謝紹東:實現這個任務目標的難度不小。首先,我們分析這十條措施就可以看出,前面七條基本都是過去一再強調的措施,這次通過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再次強調,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大氣污染防治的難度之大。
十條措施強調的優化調整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都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新的技術支撐,但是我國的現狀是基礎弱,科研技術水平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我國經濟在過去短短的幾十年里取得巨大成就,但是都是粗放型發展,要在短期內補上短板還有很大難度。而且我國是以煤炭為主要能源來發展經濟,《行動計劃》要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加快調整能源結構,這在短期內也很難做到。
另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人的素質也不一致,采取全國統一的杠桿來衡量各地治理大氣污染的成效存在一定困難。
新華網記者: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存在這樣那樣的困難,那是否意味著這十條措施實施后要達到目標也很難?
謝紹東:其實,治理大氣污染難的本質就是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協調問題,存在難度并不代表目標實現不了。這十條措施有些內容是我們正在實施的,有的是在國際上有過先例的,或者我國部分地區有過摸索的,是對有效經驗的總結,或者是專家廣泛論證的,比較有針對性的意見,可以說是集思廣益。而且我們國家政治體制有個突出優點就是能夠集中精力辦大事,只要全國上下都認識到大氣污染防治的重要性,這十條措施都真正落到實處,實現“經過五年時間,全國空氣質量總體改善”的目標還是可期的。
考核動真格“威力巨大”
新華網記者:除了區域聯動機制之外,這次還提出了將環境質量納入官員考核體系等措施,這也是最受公眾關注的舉措,您認為這條措施將在多大程度上發揮作用?
謝紹東:《行動計劃》首次將細顆粒物納入約束性指標,國務院與各省(區、市)人民政府簽訂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將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地方人民政府和企業,并將環境質量是否改善納入官員考核體系之中。如果沒有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監察機關要依法依紀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重大突破,而且是由國務院提出來的,“威力巨大”,如果真的能將這些措施嚴格落到實處,估計大家的行動積極性就會很高。
區域聯防聯治需要做好頂層設計
新華網記者:區域聯防聯治在大氣污染防治中十分重要,但是區域之間又存在發展不平衡,那怎么才能將區域聯防聯治落到實處?
謝紹東:區域聯防聯治過去我們一直強調,現在仍然強調,而且提的層次更高,這都說明了聯防聯治的重要性。但是這里存在的問題就是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比如京津冀地區,河北與京津相比就落后一些,拿同樣的標準來要求,對河北來說就難度較大,也許不太容易接受,這就需要建立高于京津冀地區的機構來協調,采取針對性措施,做好頂層設計。
走綠色發展道路人人有責
新華網記者:關于大氣污染防治,我國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曾出臺過多項措施和規定,現在國務院又發布《行動計劃》,這是說明我國大氣污染已經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還是說明我們現在有精力、有能力來治理大氣污染?
謝紹東:這兩種因素都有。現在我國處于環境問題集中爆發階段,盡管我們的環境保護也取得一定成績,在逐漸走向好的階段,但是公眾對環境問題的認識程度逐漸提高,改善環境的呼聲很高,當前的環境質量還不能滿足公眾的需求,這就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另一方面,現階段,我國主動降低經濟增長速度,強調有質量的發展,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我們也有經濟能力去下大力氣治理環境。
新華網記者:在大氣污染防治上,公眾能做些什么?
謝紹東:我們每個人的行為都與環境相關,走綠色發展道路人人有責,如果公眾都有這樣的意識和認識,這十條措施實施起來就相對容易一點,如果認識不一致,執行上就不一定有效。
在公眾參與上,大家最為熟知的就是少開一天車,其實遠遠不止這些。我們強調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古人強調天人合一,就是強調一種健康、自然、和諧的生活習慣,除了自身在生活工作當中積極踐行節能減排之外,還要少買那種不利節能減排的產品,通過市場行為督促企業改進產品,落實節能減排。如果我們監督不了別人,就監督好自己。
還有一點就是,《行動計劃》提出要建立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系統,及時發布監測預警信息,制定應對措施。在采取重污染應急預警機制時,公眾要積極配合。另外,在初始階段,也許會發出不準確的預報預警,也有可能因為應急機制及時有效,重污染天氣并沒有出現,公眾和媒體都不要質疑,要給予理解,畢竟沒有出現重污染天氣是我們大家都期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