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老人:中秋節兒女們陪我到海邊過
記者看見77歲的安金榮阿姨時,老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明天一早兒子就到,專門來接我過中秋節。”安阿姨性格爽朗、豁達,退休前是一名小學校長。
她幸福地告訴記者,她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大兒子今年都57歲了,在北京工作,二兒子和女兒生活在石家莊,孩子們都有各自穩定、忙碌的事業、幸福的家庭。“明天二兒子接上我,和女兒一家,我們一起到北戴河,大兒子一家從北京出發,我們在海邊聚齊,一大家子人過一個團圓的中秋節。”安阿姨說,一大家子人如果湊齊了的話,大小11口,那將是非常幸福的時刻。
安阿姨告訴記者,體貼又知心的老伴去世一年多了,老伴離開留給她的是濃得化不開的傷感,幸虧有子女們照顧,日子才不那么冷清。“孩子們都天天牽掛我,還要有人專門陪伴我,我今年夏天選擇了入住老年公寓。”安阿姨說,既想讓自己換個心情,也不想讓兒女們太掛念。“住在老年公寓特別開心,無論飲食還是日常活動,都很豐富,日子一點也不枯燥,但是每周我都會回家和孩子們團圓。”安阿姨說,親情是最割舍不下的。“現在什么都不缺,晚輩們也都孝順,我們老了,就想聽孩子們能跟媽媽說說體己話、好聽的話,媳婦們的貼心話更是我最愛聽的。”安阿姨說她特別知足現在的生活,這個中秋她要好好享受“海上生明月”的美景以及和子女們團聚的幸福時光。
采訪中,記者發現打算回家和子女一起過中秋的老人們,個個都很興奮,很幸福,很期待。“中秋本該就一家人團圓嗎。”受訪老人們都這樣表示。
77歲的張阿姨和老伴都在老年公寓居住,張阿姨早就打聽過了,中秋老年公寓的節目很豐富。中午會為他們安排聚餐,晚上他們這些同一樓層的老人們早已相約好了聚會,大家都說好了,一個都不能少。她說,自己的兒子和兒媳工作都忙,與其回家給孩子添麻煩,還不如在老年公寓和老伙計們熱鬧一下。“不過說好了,兒子和媳婦都會來看望我們。”張阿姨說,這是她們老兩口住進老年公寓后過的第一個中秋節,比以前自己在家過節省了不少心,吃喝玩兒都有人管,主要是孩子們也能來,這是最讓人開心的。
同樣不想給子女添麻煩的鄂大爺老兩口也有自己的打算。鄂大爺說,9月17日她們老兩口看完演出就回家和兒子一家提前過了中秋,這樣中秋節還能趕回老年公寓來和老伙伴們一起娛樂。孩子們中秋放假當天也能松一口氣,自己放松一下。
記者采訪了解到,一些老人不回家其實是怕給孩子添麻煩。“孩子們平日工作很辛苦,好不容易過節休息休息。”很多老人都這樣說,但是想到子女們能來探望,心里非常樂呵。
無子女老人:大集體的溫暖同樣讓人開心
今年81歲的陳淑蘭老人,現在獨自生活,老人說,她沒有子女,自己現在身體也很好,這么多年都是自己冷冷清清過節,今年能在老年公寓和大家一起像個大集體一樣過節感覺非常溫暖、快樂。
的確,對于那些留下來的老人來說,中秋佳節同樣能“團圓”———老年公寓舉辦了豐富多彩的中秋聯歡晚會,讓來自東南西北的老人一塊樂呵樂呵;與老人們朝夕相處的工作人員像他們的子女一樣,在照顧好生活起居的同時,送上節日的祝福;一些志愿者也會來到敬老院,送來精彩的慰問演出。
新觀念:住養老院不要覺得不好意思
昨日的采訪中,150名老人里有20位老人選擇回家過中秋。好幾位老人告訴記者,是因為他們的子女們工作、事業都很優秀,不在身邊,他們才選擇了入住老年公寓。“住老年公寓,有需求,就來嘛!這里有專人照顧生活起居,子女們也安心,多好,不要覺得不好意思。”受訪老人表示,住老年公寓不代表子女們欠缺孝心,相反很多老人的子女們是非常優秀的。為了給子女們減壓,為了過個安穩的晚年,他們選擇了養老機構。
探討:適合老人的養老方式是最好的
記者了解到,石家莊市城區目前有32家老年公寓,針對不同收入階層的老人價位也不同。
而政府投資的示范性老年公寓僅此一家,“每個城市都要建一所示范性老年公寓”———這是相關養老規劃提出的要求。從市區調查情況來看,省會市區老人依靠退休金生活的占91%,依靠子女贍養的占2%,依靠其他收入的占7%;單獨居住的占58%,與子女同住的占42%;有入住養老公寓愿望的占3%。
省會目前的養老模式仍是以居家養老為主,機構養老是居家養老的補充。
采訪中,很多老人居家養老,因為他們覺得“守著家,有親情。”無論居家養老還是機構養老,適合老人的就是最好的。
呼吁:再忙也要抽時間多陪陪老人
早起要散步、做操,一天有固定的時間做健康檢查,固定的時間吃飯,早睡早起———的確,在老年公寓,老人們生活很有規律,得到的照顧是很多忙于工作的子女們給不了的,比如陪伴老人上廁所、陪著打球、聊天。采訪中,雖然不少老人一直在說“不回家過節了,這里更熱鬧”,但提起各自的子女,他們又是有那么多的說也說不完的話題,一臉的高興和期盼。
對此,老年公寓負責護理老人的工作人員們紛紛表示,不管老人是否會在中秋節回家,子女都應該表達多父母的一份關愛。來公寓探望老人,一家子團聚,把老人接回家都是不錯的方式,再忙也要陪陪老人。如果實在太忙,在外地回不來,問候的電話最好不要少了。的確,沒有什么禮物比子女們“常回家看看”更讓父母們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