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12日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根據科學論證及評估,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共需投入17500億元。
行動計劃按照政府調控與市場調節相結合、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相配合、區域協作與屬地管理相協調、總量減排與質量改善相同步的總體要求,提出要加快形成政府統領、企業施治、市場驅動、公眾參與的大氣污染防治新機制,本著“誰污染、誰負責,多排放、多負擔,節能減排得收益、獲補償”的原則,實施分區域、分階段治理。
行動計劃提出,經過五年努力,使全國空氣質量總體改善,重污染天氣較大幅度減少;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空氣質量明顯好轉。力爭再用五年或更長時間,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氣,全國空氣質量明顯改善。
為實現以上目標,行動計劃確定了十項具體措施:一是加大綜合治理力度,減少多污染物排放。全面整治燃煤小鍋爐,加快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工程建設。綜合整治城市揚塵和餐飲油煙污染。加快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推廣新能源汽車,加快提升燃油品質。二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嚴控高耗能、高排放行業新增產能,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堅決停建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在建項目。三是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促進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產品的創新開發與產業化應用。四是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增加清潔能源供應。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到65%以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力爭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五是嚴格投資項目節能環保準入,提高準入門檻,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嚴格限制在生態脆弱或環境敏感地區建設“兩高”行業項目。六是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完善環境經濟政策。中央財政設立專項資金,實施以獎代補政策。調整完善價格、稅收等方面的政策,鼓勵民間和社會資本進入大氣污染防治領域。七是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嚴格依法監督管理。國家定期公布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建立重污染企業環境信息強制公開制度。提高環境監管能力,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八是建立區域協作機制,統籌區域環境治理。京津冀、長三角區域建立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國務院與各省級政府簽訂目標責任書,進行年度考核,嚴格責任追究。九是建立監測預警應急體系,制定完善并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妥善應對重污染天氣。十是明確各方責任,動員全民參與,共同改善空氣質量。
○解讀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五大亮點
國務院12日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為我國未來五年大氣污染防治勾勒出一幅明晰的路徑圖。
編制耗時近一年,修改幾十稿……這份被稱為大氣“國十條”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備受各方關注。創新在哪里?亮點有哪些?實施后能否讓百姓的藍天白云夢不再遙遠?記者就此采訪了多位官員和專家,進行詳細解讀。
1行動目標“跳一跳就能夠得著”
行動計劃開門見山,言簡意賅將目標一一列出:經過五年努力,全國空氣質量總體改善……到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細顆粒物濃度分別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說,“這代表著政府對公眾健康的關注,也是對目前一些不可持續發展方式的反思。”
在柴發合看來,“行動計劃中的環境改善指標是一個比較高的指標,但也是一個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目標。”
同時,柴發合指出,大氣污染治理是長期的過程,我國目前面臨的大氣污染問題是發達國家從來沒有面臨過的,要認識到治理的艱巨和難度,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2實行“兩高”行業產能總量控制
嚴控“兩高”行業新增產能、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壓縮過剩產能……行動計劃把大氣污染防治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
“我國大氣污染問題是長期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積累造成的,如果不從經濟結構的源頭控制污染問題,單純依靠末端治理緩解環境壓力,無異于‘揚湯止沸’。”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多次強調。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孟偉認為,“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壓縮過剩產能。這是治理PM2.5污染的治本之策。”
今后,要實行鋼鐵、電解鋁、焦炭等“兩高”行業產能總量控制,新、改、擴建項目等量或減量置換掉落后產能。
根據行動計劃,壓縮過剩產能,堅決停建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在建項目,尚未開工的,一律不準開工建設;正在建設的,一律停止建設。
3北上廣等特大城市要嚴格限制機動車保有量
每到秋冬,霧霾天氣尤甚。煤炭大量消費和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是導致大氣污染物排放負荷巨大的主要根源,也是造成采暖季區域灰霾的重要原因。
行動計劃提出,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增加清潔能源供應。明確要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力爭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京津冀魯削減8300萬噸。
“從根本上解決大氣污染問題,關鍵是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孟偉說。
計劃提出:新建項目禁止配套建設自備燃煤電站,加快清潔能源替代。到2017年,三大區域燃煤鍋爐要基本實現天然氣替代,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13%。煤炭利用要逐步實現潔凈化。
“機動車尾氣排放已成為我國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學煙霧污染的重要原因。”環科院副院長柴發合說。
針對機動車污染嚴重問題,行動計劃提出,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城市要嚴格限制機動車保有量。
4考核結果作為各地領導班子考評的重要依據
建立區域協作機制,分解目標任務,由國務院制定考核辦法并進行考核……行動計劃顯示出“動真格”的氣勢。
為確保各項任務措施真正落地,行動計劃對考核和問責作了明確規定。
“各地區將把可吸入顆粒物或PM2.5作為約束性指標,與國務院簽訂目標責任書。”汪鍵說,“對于那些沒有通過考核的地方政府,環保部門將會同組織部門和監察部門約談省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責任人,予以督促。”
“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重大突破,首次提出組織部門參與考核的要求。”汪鍵介紹,考核結果作為各地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評的重要依據。
5動員全民參與環境保護
“行動計劃的一大亮點就是強調動員全民參與環境保護。”汪鍵說,大氣涉及社會方方面面,每個人既是污染的受害者也是污染源。要做大氣污染防治,必須全民參與。
行動計劃設定的不僅在經濟上和技術上可以接受的目標,更是老百姓將可切身感受到的目標。
少開一天車、減少煙花爆竹燃放、不在戶外野外燒烤……引導公眾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倡導文明、節約、綠色的消費方式和生活習慣。在全社會樹立起“同呼吸、共奮斗”的行為準則,共同改善空氣質量。
同呼吸,共責任,這責任是政府的責任,是企業的責任,也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要建立健全政府統領、企業施治、市場驅動、公眾參與的新機制。
本版稿件均據新華社
○數說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關鍵詞:PM2.5
數字:到2015年地級以上城市建成PM2.5監測點
解讀:提高環境監管能力,到2015年,地級以上城市全部建成細顆粒物監測點和國家直管的監測點。加大環保執法力度,推進聯合執法、區域執法、交叉執法等執法機制創新,明確重點,加大力度,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對偷排偷放、屢查屢犯的違法企業,要依法停產關閉。對涉嫌環境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落實執法責任,對監督缺位、執法不力、徇私枉法等行為,監察機關要依法追究有關部門和人員的責任。
關鍵詞:天氣預警
數字:2015年底前各省份建成天氣監測預警系統
解讀:環保部門加強與氣象部門的合作,建立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體系。到2014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要完成區域、省、市級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其他省(區、市)、副省級市、省會城市于2015年底前完成。做好重污染天氣過程的趨勢分析,完善會商研判機制,提高監測預警的準確度,及時發布監測預警信息。
關鍵詞:控煤
數字:2017年煤炭消費比重降至65%以下
解讀: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力爭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積極有序發展水電,開發利用地熱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到2017年,運行核電機組裝機容量達到5000萬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3%。
關鍵詞:控車
數字:2017年底前全國供應“國五”油
解讀:加快石油煉制企業升級改造,力爭在2013年底前,全國供應符合國家第四階段標準的車用汽油,在2015年底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內重點城市全面供應符合國家第五階段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在2017年底前,全國供應符合國家第五階段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到2015年,淘汰2005年底前注冊營運的黃標車,基本淘汰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內的500萬輛黃標車。到2017年,基本淘汰全國范圍的黃標車。
關鍵詞:淘汰落后產能
數字:提前一年完成21個重點行業落后產能淘汰
解讀:采取經濟、技術、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前一年完成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21個重點行業的“十二五”落后產能淘汰任務。2015年再淘汰煉鐵1500萬噸、煉鋼1500萬噸、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1億噸、平板玻璃2000萬重量箱。對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務的地區,嚴格控制國家安排的投資項目,暫停對該地區重點行業建設項目辦理審批、核準和備案手續。2016年、2017年,各地區要制定范圍更寬、標準更高的落后產能淘汰政策,再淘汰一批落后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