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您當前的位置:您當前的位置 : 長城網 >> 新聞頻道 >> 社會萬象

76歲老人家辦了張小報 跨越47年 展現生活變遷

來源: 燕趙晚報 作者: 2013-09-25 08:32:51
【字號: | | 【背景色 杏仁黃 秋葉褐 胭脂紅 芥末綠 天藍 雪青 灰 銀河白(默認色)

  76歲的張天賜辦了一張《曙光報》,跨越47年,出了1450期。這份記錄家庭生活的小報,雖然都是些回家探親、孩子上學之類的瑣事,卻從一個側面展現了石家莊人生活的變遷。在第64個國慶節到來之際,記者翻閱《曙光報》,發現除了衣食住行等顯而易見的變化之外,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由幾十年前的單一乏味,發展到現在的豐富多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3歲時,看電影是唯一娛樂活動

  《曙光報》創辦于1960年2月22日,那時張天賜23歲,正在石家莊工業學院進修。張天賜老家在天津,一個人來石工作,孤單想家,只能通過寫信排解。“一封信寫很長,還是覺得話沒說完。”他于是想辦份報紙,并起名《曙光報》。起初摘抄科技新聞,后來開始寫文章記錄家庭生活,隨信寄給天津的父母和在河南工作的弟弟。

  “那時候看電影是唯一的娛樂活動,可電影院就放一部電影,能連放十天半個月!”1960年9月15日的《曙光報》有一條消息“長安影劇院開幕”,張天賜在消息里寫道:“國棉一廠對過的長安影劇院,將給附近數萬紡織工人的文化生活增添不少色彩。”這家影劇院是何時消失的,張天賜也記不得了。

  單身生活有大把業余時間,可除了看電影,就只能看報紙、做剪報、出《曙光報》。

  44歲時,家里買了臺電視機

  進修結束后,張天賜被分到石市水泵廠工作。上世紀70年代末,水泵廠俱樂部添了一臺電視機。第一部國產電視劇《敵營十八年》播出時,片頭曲一響起,職工們就像聽到了集合號,把廠會議室擠得下不去腳。廠里于是在臨街的圍墻上鑿了個洞,把電視機放進洞里,不光本廠職工,連路人也可以看到了。張天賜記得,雖然當時只有4個臺,但那臺電視機總是能吸引上百人“圍觀”,小孩子騎在大人脖子上,雖然看不清,也看得津津有味。這些,《曙光報》都有記載。

  張天賜家的電視機是1981年買的,12英寸、金星牌、435元。張天賜是個電影迷,很多老電影的經典臺詞,他都倒背如流。能在家看電影,曾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兒,在他44歲那年,變成現實了。

  收音機、VCD等進入家庭后,張天賜迷上了聽音樂,積攢了不少磁帶和光盤,直到現在仍在使用。

  67歲時,老人學拼音學打字

  最早知道電腦,也是從單位開始的。1996年,水泵廠主要技術科室都安裝了電腦,但誰也沒動過。直到2004年,女兒買了一臺電腦,張天賜才開始認識電腦。那年他67歲。因為沒學過拼音,他要想打字,還得從拼音學起。“那時候為了學拼音,看了不少有注音的童話故事。”邊學邊練,他還在想,《曙光報》什么時候也能用電腦打出來?

  弟弟比他學得快一些,張天賜就把手寫的《曙光報》文稿寄給在河南的弟弟,弟弟輸入電腦,再打印出來寄回。后來有了電子郵件,弟弟一傳送,這邊立刻就收到了,連紙都不用了,這讓張天賜一度覺得非常新奇。此后,《曙光報》與時俱進改為了電子版,張天賜也開始整理多年來《曙光報》的文章,編成了文選,又著手把自家的故事改編成小說。

  76歲時,老人知道了啥叫cosplay

  2007年,與張天賜感情深厚的弟弟不幸因車禍去世。這突如其來的打擊讓張天賜非常悲傷,停辦了《曙光報》。這份報紙跨越47年,共出了1450期。不過,張天賜記錄家庭生活的腳步并沒有停止,他將《曙光報》的記錄改編成小說《我們溫馨的港灣》正在整理。張天賜還愛好聽音樂、彈電子琴,他訂了《燕趙晚報》等六七份報刊,還上網看新聞,通過QQ和老同學聊天,看孫子、外孫、外孫女QQ空間里的照片。

  不過,會用電腦的老人畢竟是少數,網上聊天的老同學也就那么幾個人。跟同齡人相比,張天賜覺得自己夠時尚了,可是看看外孫女,他又覺得自己確實是老了。

  在上海上大學的外孫女喜歡cosplay,為了省錢,專門買了臺縫紉機,自己做服裝、道具,還開了家網店賣自己做的衣服賺錢。為了趕在10月1日前回石家莊參加動漫節,外孫女特意買了高鐵車票,9月30日連夜趕回。張天賜不懂,年輕人怎么對這個cosplay這么狂熱?(記者苗靜)

關鍵詞:小報,曙光報,生活變遷

責任編輯:楊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