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嚴格控制新設行政許可,切實防止行政許可事項邊減邊增、明減暗增,國務院日前下發《關于嚴格控制新設行政許可的通知》。這是新一屆政府以行政審批改革為突破口,堅定不移、持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舉措,也是行政體制改革的一項配套措施。中央力促簡政放權,也再次彰顯了改革的信心與決心。
調整機構、轉變職能,是本屆政府的“第一件大事”。李克強總理在2013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新一屆政府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大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通過簡政放權,把該放的權放開、放到位,把政府該管的事情管好、管到位,為各類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以激發市場主體的創造活力。今年兩會以來,中央已先后取消和下放了221項行政審批事項,改革決心很大、力度不小。
通過減少核準和行政審批事項,把該取消的取消、該下放的下放、該整合的整合,不僅可以讓政府騰出更多精力管好該管的事,而且還可以使企業在更大程度上擁有投資“拍板權”,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今年以來,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我國沒有通過擴大赤字、放松貨幣的方式刺激經濟,然而中國經濟運行依然呈現企穩向好勢頭,7、8月份主要經濟指標普遍回升,市場信心增強、社會預期向好。出現這種良好勢頭,一方面得益于穩增長、調結構,另一方面政府轉變職能、簡政放權也功不可沒,激發市場和社會活力的成效正在顯現。
當然,簡政放權,絕不是一放了之。正如李克強總理反復強調的,“‘放’和‘管’是兩個輪子,只有兩個輪子都做圓了,‘車’才能跑起來”。在有序推進“放”的同時,“管”要跟上,切實做到放、管結合。同時,還要加快配套改革和法治及相關制度建設,防止一些地方政府“新瓶裝舊酒”,一邊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一邊又巧立名目新設行政許可,消解中央簡政放權的改革效力。這次國務院適時下發通知,對一些地方政府政府就是很好的警示和提醒。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跡已進入提質增效的“第二季”,面對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中的發展陣痛,通過短期刺激政策推高經濟增速,顯然無助于解決經濟發展中面臨的深層次問題。只有采取系列創新性政策措施,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以更大決心和勇氣轉變政府職能,大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才能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釋放出巨大的改革紅利,最終推動中國經濟這艘巨輪更加穩健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