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獲得國務院同意。國務院要求石家莊市合理控制城市規模,統籌城鄉發展,到2020年,石家莊中心城區城市人口控制在30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287平方公里以內。昨日,市城鄉規劃局有關負責人就大家關心的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重點問題進行了解讀。
關鍵詞1
規劃目標
規劃目標劍指現代化大都市
根據批復,石家莊市將按照合理布局、集約發展的原則,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不斷增強城市綜合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和城市功能,逐步把石家莊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
國務院要求,石家莊市重視城鄉統籌發展,在《總體規劃》確定的2657平方公里的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加強城中村和城鄉接合部整治和改造,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應統籌考慮為周邊農村服務。要根據市域內不同地區的條件,重點發展縣城和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建制鎮,優化村鎮布局,促進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關鍵詞2
城鄉統籌
“三個帶動”加速城鄉統籌發展
“剛剛批復的我市總體規劃(2010—2020年)是建國以來我市第四版城市總體規劃,規劃的批復是石市城市發展史上的重要的一個里程碑,國務院的批復既對我市發展和建設思路進行了肯定,又站在國家層面為實現城市長遠可持續發展,對我市建設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
市規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獲批的城市總體規劃非常重視城鄉統籌發展。規劃中提出,石家莊將根據市域地理特征,按照“中部率先隆起,東部整體突破,西部加快發展”的區域發展戰略,以“三個帶動”推進城鄉統籌發展。
一是城鎮帶動,規劃以中心城區為核心,組團城市、縣城為重點,中心鎮和一般鎮為節點,輻射廣大農村地區的網絡狀城鎮體系,并把縣城作為推進城鄉統籌的核心抓手。
二是產業帶動,規劃提出了“產業向園區集中、園區向城鎮集中,市域建設22個產業園區,實現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
三是基礎設施帶動,重點是構成“一環八射”高速公路網絡,形成中心城區與市域各縣(市)城區的1小時交通圈。同時完善市域公路和公交網絡,實現公路、公交全覆蓋。
關鍵詞3
一河兩岸三組團
城市“北跨”格局已確定
“規劃還增加了石家莊市都市區規劃層次,明確了北跨發展策略,確定了‘一河兩岸三組團’組團式布局結構。”該負責人表示,近期石家莊中心城區(不含正定、鹿泉、欒城、藁城),規劃建設用地規模287平方公里,遠景中心城區建設用地規模500平方公里(中心城區、正定組團),既避免了城市攤大餅的發展模式帶來的城市問題,又解決了市區面積小、發展空間受限的矛盾。
同時,按照“一河兩岸”的布局,強調了正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正定新區建設的互動發展,明確了滹沱河濱河岸線利用與控制。“一河”,即滹沱河;“兩岸”,指滹沱河南岸的老城區和東部產業區,以及滹沱河北岸的正定古城和正定新區;“三組團”,則是指圍繞在省會周邊的鹿泉市、欒城縣和藁城市。
為從根本上解決制約主城區發展的問題,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北跨滹沱河發展、建設正定新區的重大決策。
正定新區規劃面積135平方公里、人口140萬人。其中,起步區30平方公里、35萬人,規劃范圍為南臨滹沱河、北到青海大道、西至京港澳高速公路、東至香港大街。
如今,正定新區建設正在順利進行,主路網框架基本成型,大型功能性項目按計劃有序推進
關鍵詞4
大氣污染
城市用地布局緩解大氣污染
大氣環境污染一直是石家莊人的一個心病,此次獲批的城市總體規劃針對大氣污染防治確定了那些相應舉措呢?“城市規劃對大氣環境污染防治的舉措主要體現在城市用地布局上。”該負責人表示,首先是城市結構,“攤大餅”式的城市發展模式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因此“一河兩岸三組團”組團式結構可以有效減緩空氣污染;其次,在中心城區與組團城市之間控制一定寬度的生態區,有效的降低污染的濃度;第三沿京港澳高速、308國道、裕翔街、建設南大街等楔形綠地建設,可以形成由郊區向城市腹地輸送新鮮空氣的通道,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
其實,石家莊在增加水體景觀、改善生態環境上的措施頻出:2007年11月,滹沱河綜治工程正式拉開序幕,規劃治理范圍為黃壁莊水庫至藁城東界,全長70公里,整治工程分三期實施。
2010年7月,滹沱河主城區10公里河段全線蓄水,干涸了近半個世紀的滹沱河重現“上下天光、一碧萬頃”的美景。
今年5月1日,滹沱河綜合整治工程1至5號水面(除3號水面局部施工)16公里,完成全線蓄水;3號水面景觀提升工程隨后啟動……
今后,省會在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方面,規劃在市域范圍內劃定了“禁止建設區、限制建設區”,切實保護生態敏感資源;重點推進西部太行山生態綠色屏障區、都市區和東部平原地區生態恢復與治理,沿滹沱河、磁河、郜河、沙河兩側建設林帶,“三區、四帶”的區域生態環境建設。在都市區提出了“西山、北水、綠環、綠廊”的生態格局,建設400平方公里西部山前生態休閑帶、實施“一河兩環”水景工程、330平方公里環城生態協調區、8條生態廊道等,有效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在中心城區,確定了“500米見園、300米見綠”的綠地系統布局原則和人均12平方米公園綠地的目標,體現了綠地的生態與游憩功能。(記者 任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