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本該秋高氣爽的北方卻遭遇霧霾襲城。中央氣象臺29日發布霧霾黃色預警,預計華北大部地區的空氣污染氣象條件達4級,部分地區達5級,很不利于空氣中污染物擴散。今年的霧霾天氣為什么出現得這么早?出現的原因是什么?北方“秋高氣爽”何時再現?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先后采訪了氣象、環保專家。
追問一:霧霾是否提前造訪?
中央氣象臺預計,29日14時到30日14時,華北大部空氣污染氣象條件達4級,部分地區達5級,很不利于空氣中污染物擴散。河北大部、北京、天津、山西東南部、河南北部等地有中度霾,局部地區有重度霾。
事實上,從27日起,北京全城就陷入了連續三天的霾天氣中。記者29日走上北京街頭,不時遇見幾個戴口罩的行人低頭匆匆而過,付春媛就是其中之一。“這還沒到10月呢,沒想到今年的霧霾天來得這么早。”付春媛說,感覺這幾年的霧霾天氣似乎是一年比一年來得早。
“這兩天的空氣明顯差了很多,在外面時間一長就會‘吭吭’咳嗽,喉嚨就像得了咽炎一樣。”70多歲的呂大媽是一個“老北京”,她也覺得今年的霧霾來得有些反常,“往年都是等暖氣開了才開始有霧霾,一般出現在冬春兩季。”
河北、天津等地也早早地處于霧霾籠罩之下。到29日6時,河北11個設區市中,有6個處于重度污染和嚴重污染狀態,其中,石家莊空氣質量指數達到400,屬于嚴重污染。天津同期27個空氣質量監測點里,監測到的環境空氣質量指數數值全部在100以上,屬于“輕度污染”,部分地區保持在中度污染以上。
今年的霧霾來的早不早?與普通居民的直觀感受不同,氣象部門給出了不一樣的結論。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表示,從監測數據上看,今年的霧霾天氣出現的頻次、嚴重程度以及時間分布與往年相比并沒有明顯變化。
“雖然秋天本應是秋高氣爽,但這次霧霾也不能說早于往年,今年夏天也出現過霧霾天氣。原因仍然是常規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造成的。連日的靜風、逆溫天氣使得污染顆粒物不易擴散。”國家環境保護城市空氣顆粒物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馮銀廠說,“相比年初霧霾天氣剛出現的時候,大家都小心地做好防護措施,目前不少市民對霧霾似乎已經習以為常。”
追問二:“金秋”霧霾原因幾何?
盡管從科學上講,近期霧霾在北方“取暖季”之前就“趕來造訪”并無明顯異常,但普通民眾對此的直觀感受卻是頻率越來越高、程度也日益嚴重,此次霧霾的原因何在?
中國氣象局29日下午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針對金秋9月北京卻出現較多霧霾天氣的問題,國家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康志明表示,因為近期冷空氣活動偏少,整體氣溫偏高一些,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使得北京的霧霾天氣比以往偏多。 “從天氣來看,目前影響北京的冷空氣比較弱,地面風力非常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
“目前北方取暖季尚未開始,出現大面積霧霾的主要原因是工業廢氣和生產生活的粉塵。”馬學款說,環境污染是霧霾出現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京津冀地區地形獨特,西、北方向都有山巒環繞;另一方面大城市聚集、人口密集。如果一段時期內,大氣穩定,對流弱,水平風比較小,就會引發累積效應,大氣中的污染物沒法及時排散出去,就會出現霧霾天氣。
河北省環境保護廳廳長陳國鷹認為,河北地區霧霾的出現,是產業結構重、兩高企業多、燃煤總量高、排放基數大等原發性因素導致的。“目前河北產業結構尚未根本改變,高消耗、高排放的行業仍占據主導位置,鋼鐵、電力、石化、化工、建材等主要產業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依然占到排放總量的62%至77%。”
陳國鷹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河北萬元GDP排放二氧化硫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5個百分點;萬元GDP排放氮氧化物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9個百分點。同時,河北能源消費量居全國第2位,煤炭消費量2.71億噸標準煤,占能源消費總量比例為90%。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在今年兩會上分析2012年以來我國中東部地區反復出現霧霾的原因時表示,“表面看有不利氣候條件這一外部因素的影響,但深層次原因是我國快速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所積累環境問題的集中顯現。”
“高耗能、高排放、重污染、產能過剩、布局不合理、能源消耗過大和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持續強化,城市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長,污染排放量大幅增加,建筑工地遍地開花,污染控制力度不夠,主要大氣污染排放總量遠遠超過了環境容量。”吳曉青說。
追問三:“秋高氣爽”何時再現?
中央氣象臺預計,10月1日下午開始,隨著一股冷空氣的南下,北京從1號下午天氣轉好,2、3號都是秋高氣爽的好天氣。那么,除了一次次被動等待自然力量的“解救”,今后我們又能做些什么?
吳曉青表示,“霧霾治理要重點抓重污染地區的大氣污染治理,出重拳、用猛藥、打組合拳。”從今年開始,環保部將對火電、鋼鐵、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六大行業實施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這是迄今為止我國污染治理史上最嚴厲的一項措施。
業內專家表示,治理霧霾要大小兼顧,小到節慶少放或禁放煙花爆竹,大到國家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實施排放總量控制。在“十二五”期間,國家應進一步完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增加環境質量目標的內容,并逐步加大環境質量在區域考核的比重。
9月12日,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對2017年前大氣污染治理給出了詳細的治理藍圖;而正在審議中的《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草案修改稿)》計劃取消對違法排污行為“加倍處罰”的罰款上限。“嚴厲”“重罰”……高頻出現的環保關鍵詞能否落到實處?密集出臺的環保計劃能否扭轉多年來的污染困局?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