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農歷九月初九)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重陽節,恰恰也是《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正式出臺以來的首個法定“老年節”,這也為今年的重陽節帶來了超乎往年的關注。
近日,全國假日辦就放假安排向社會征集意見,不少網友趁勢建議將重陽節定為法定假日,讓子女陪陪老人,方能更好的實現“重陽敬老”的意義。專家則表示,重陽放假僅是一個形式,關鍵在于提醒全社會形成敬老尊老的傳統,弘揚重陽節的文化內涵。
重陽節形成于戰國為傳統祭祖節日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而形成的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全家團聚,出游賞景、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等活動。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屈原的《遠游》詩中,就有“集重陽入帝官兮”之句。同時,它也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之一?!秴问洗呵铩酚涊d:“(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于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至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當時宮廷、民間同賀重陽節,并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全家必傾室而出,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此后歷朝歷代沿襲下來,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為了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的風氣,弘揚傳統民俗文化,中國政府在1989年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敬老節”。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2012年12月28日表決通過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亦明確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老年節探望父母成難題網友呼吁放假
將每年農歷九月初九定為老年節,體現了對老年人的關愛及弘揚傳統文化的愿望,然而,隨著現代人工作的繁忙,親情的淡薄,對于不少老年人來說,與子女登高過重陽逐漸成為一種奢望。
除了“?;丶铱纯?rdquo;已入法,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用人單位應保障贍養人探親休假的權利。有媒體調查,大部分年輕人愿意回家過節,但老年節并非法定假日,許多人忙于上班無法陪伴父母。
近日,全國假日辦正就“是否調整現有放假安排”征求意見,據媒體報道,近7成網友對現有放假安排不滿意。眾多網友呼吁,可將老年節(重陽節)升格為法定假日,多給年輕人一個探望父母的機會,讓“重陽敬老”名副其實。在某外企工作的趙女士也表示,平時工作太忙,如果不放假很難陪伴老人過節。
有專家表示贊同網友提議。專家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前很多過節的方式或許已太合時宜。但一些積極的、帶有中華文化特質的過節方式日漸消失也是一種遺憾。雖然現在過節可通過網絡或電話表達問候,但那種全解團聚的其樂融融的親情感受,不是電話能夠傳遞的。
專家:關鍵在營造全民敬老愛老的社會氛圍
或許是由于現代化的節奏加快,金錢與功利的影響逐漸加大,傳統“大家庭”文化的影響力逐漸變小,目前人們對孝道、“團聚”確實不如以前看重,過節逐漸變得有名無實。
節日的形式固然重要,但節日中蘊藏著的中華文化的基因更不能忽略。早在重陽節被定為老年節之前,為突出“孝親敬老”的主題,知名學者李漢秋曾提議將重陽節兼為中華父親節,繼承和弘揚中華慈孝文化。他說,中國的傳統節日是教化的良好載體,但一般都是綜合性的,現代社會分工很細,需要有表達單項人倫感情的節日。
北京民俗學會秘書長、民俗專家高巍在接受北京晨報記者采訪時也說,應讓節日喚起敬老傳統,因此,主題要跟更廣大的人群結合才能體現出大家在節氣變化中的基本訴求,讓大家去參與,體會節日的魅力。
有專家則認為,重陽節反映的是中國人對于闔家團圓、充滿親情的生活狀態的崇尚與追求,未必一定“登高”或“買糕”,放假,也只是一種形式,將重陽節改為老年節,關鍵在于要讓現代人知道這是一個敬老的節日,提醒子女履行孝道,懂得“孝”在中華文化中的分量,營造全民感恩、愛老、敬老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