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余姚市委書記毛宏芳接受本報獨家專訪。
對話人物:毛宏芳,余姚市委書記
對話動機:近日,臺風“菲特”使姚江河水倒灌,致余姚市70%以上城區被淹,市內停水停電,通訊中斷,交通癱瘓,上百萬人受災。余姚市政府開展救災,當地民眾也進行自救。目前,余姚市內排水工作進入尾聲,正常生產生活開始恢復。
昨日,余姚市委書記、抗洪救災指揮部總指揮毛宏芳就救災工作,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獨家專訪。
【預警救災】
“發《告余姚全體市民書》,就像戰爭動員”
新京報:大家都非常關心余姚水災,想知道這次城市積水嚴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毛宏芳:主要還是老天爺不作美,雨量太大。
在歷史記錄當中,余姚遭受最大的一次雨災是1962年的臺風,也沒今年嚴重。去年臺風“海葵”從余姚正面登陸,降雨量250毫米,這次達到500多毫米。打個比方,就好比68個西湖的水量,或者北京兩年的降雨量,在兩天時間內傾瀉而下,真是百年一遇。
新京報:但很多人質疑大水多日不退和城市下水設施不完善有關?
毛宏芳:余姚的水位超過警戒水位1.56米,達到5.33米。這種情況下,城市的基礎設施再好,也是蒼白無力的,哪個神仙也解決不了,太為難了。
我的痛苦是,下游寧波的海平面水位很高,余姚的水下不去,上游上虞的水還不斷涌下來,余姚在中間,積攢了7億立方米的水。
新京報:此次臺風來襲,余姚的預警和啟動應急預案是否及時?
毛宏芳:7日凌晨臺風登陸,登陸之前余姚沒有刮風下雨,因為登陸地點是在福建,跟這里沒什么關系,所以從中央、寧波到余姚的氣象臺,都沒有預警。
7日早晨7點半,我在防汛防旱指揮部看氣象云圖,發現余姚上空有紅點,表明雨勢會很大。當時就啟動了二級響應,黨員干部開始下派,轉移危險地段的群眾,確保生命財產安全。
我不是自夸,這次臺風預警,我們反應很快。
新京報:這次抗災面臨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毛宏芳:雨大導致交通癱瘓,為保安全又停電,停電導致通訊中斷,非常無奈。
新京報:市里采取了哪些措施來解決這些困難?
毛宏芳:7日上午10點,我在余姚境內調用了100多名士兵,因為他們的大卡車能用,但數量還是不夠。我接到了政協主席和陸埠鎮黨委書記的電話,他們說陸埠鎮老鎮區告急,老百姓都爬到屋頂上去了。我就急了,給寧波申請調用直升機。
余姚廣播電視臺進水的時候,也派了部隊官兵圍沙包,用了9個抽水泵抽水,但進去的水還是比抽出來的水多,8日凌晨4點,電視臺被迫關閉。
新京報:為何花如此多的人力物力保障電視臺?
毛宏芳:廣播電視臺是喉舌,喉舌沒了,給老百姓傳遞不出信息。洪水導致被迫停電,停電又導致通訊中斷,110都打不通,老百姓不罵你才怪。
電視臺關閉的時候,我就下令發一封《告余姚全體市民書》,就像戰爭動員一樣。后來我想,以書記、市長的名義發布,有點個人英雄主義。最后就以防汛指揮部的名義,在微博上發的。
新京報:此次救災中你最緊張的是什么時候?
毛宏芳:7日晚10點多,姚江口決堤100米,200多名官兵扛著沙包去堵。
當時我就想,萬一堵不住城市被淹了,老百姓怎么辦,無論是個人還是余姚的一把手,那都是天大的事情。好在他們用了5個小時,成功堵住了。
【民聲民情】
“老百姓想發泄可以理解,但不應過激”
新京報:在水災中,老百姓會對政府的救災工作有不滿和怨言,你怎么看待這一現象?
毛宏芳:老百姓在災害中受到了委屈,感到痛苦和煎熬,想發泄和抱怨一下;我本人對他們的想法表示理解。但有想法可以通過正常渠道溝通,不應該采取過激的行為。
新京報:你會為此覺得委屈嗎?
毛宏芳:只要我盡職盡責,對得起良心,對得起我的工作,就夠了。
新京報:由于物資分配不足,前幾天出現了外地人哄搶物資的情況,余姚市政府救災是否忽視了外地人?
毛宏芳:在救助過程當中,政府工作人員存在工作疏忽的地方,本地老百姓也有照顧不周的,但這不是政府的本意。
新京報:你有什么話想對這些外地人說嗎?
毛宏芳:余姚本地人54萬,外地人83萬,在災難面前,不管你是哪里人,大家此刻都是余姚人。
新京報:災難發生后,市區出現了一些物價過高的情況,比如白菜由一元一斤漲到了10元一斤,你如何看待這種情況?
毛宏芳:作為市場經濟來說,這是正常的,有需求就有市場,供不應求價格就高。我認為這可以理解的。
但政府不能去鼓勵,我們第一時間開了平價市場,保持市場穩定。對故意哄抬物價擾亂市場秩序,甚至違反人性發國難財的行為,我們要打擊。
【自身工作】
“讓百姓受苦遭罪,只能打60分”
新京報:這幾天你是怎么度過的?
毛宏芳:一直在防洪指揮部指揮,每天睡眠兩三個小時,最長也沒超過四個小時。
新京報:跟家人聯系過嗎?
毛宏芳:愛人給我打過很多次電話,我都沒有接,太忙。讓司機轉告愛人,我還能頂得住。
新京報:面對大水,作為市領導是什么心情?
毛宏芳:最難熬的是,雨災前兩天水一天天的漲,第三天才開始退了15厘米,自己很無奈,只能眼睜睜地看著。
但你在這個崗位是應當的,這時候你不擔當誰擔當。我一個人小小的犧牲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小小的犧牲,希望換來大家的幸福。這是我最希望得到的。
新京報:現在你覺得你的希望實現了嗎?
毛宏芳:沒有,許多情況下愛莫能助的。
新京報:如果給這次救災打分的話,你給自己打多少分?
毛宏芳:60分。
新京報:剛及格?
毛宏芳:雖然我盡了很大的努力,我也想做好,但看抗洪救災的結果,不管是主觀還是客觀原因,你讓老百姓受罪受苦受難,就只能打這么點分。
新京報:下一步工作計劃是什么?
毛宏芳:盡快恢復全市生產生活。客觀地講,大部分地區災情兩三天內能徹底解決,慢的也要四五天。
【經驗教訓】
“政府救災能力與民眾需求不匹配”
新京報:水災日益減退,能否談談這次城市應急預案暴露出哪些問題?
毛宏芳:我不是在強調客觀原因,當你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時候,任何城市的任何基礎設施、任何預案都是抵御不了的。
新京報:那有哪些經驗可以總結?
毛宏芳:在災難處置過程當中,我們第一時間啟動二級響應,并將部分指揮權由市下放到鄉鎮,比如鄉鎮可以調撥部分軍車、橡皮艇和物資,因為災情瞬息萬變,因為他們在一線,最了解情況。
遺憾的是,受制于交通通訊中斷,各部門的運作效率還有待提高。
新京報:在救災中,你最大的感觸是什么?
毛宏芳:最大的問題是政府的救災能力與民眾的需求不相匹配。比如停電通訊中斷,老百姓覺得,政府不應該是這樣的。我一個下屬跟我說,有一名群眾要去救助站,但最近的救助站人滿為患,得去200米外的,但這個群眾就是不去。
還有一次,我的同事去慰問,一個群眾說,首長,我餅干吃多了,能不能弄點方便面榨菜來吃。災難期間,能吃上就不錯了,怎么能講究這個呢。
新京報:這說明了什么?
毛宏芳:這說明政府和老百姓相互缺乏理解。
新京報:那你能理解老百姓的這些怨言嗎?
毛宏芳:我非常理解他們,當老百姓處境艱難時,政府又無能為力提供足夠的幫助,政府應該內疚。
我不怪天,也不怪老百姓的怨言。相反,政府應該更好地為百姓做好服務。
新京報:這次雨災,對你和這座城市帶來哪些啟示?
毛宏芳:在災難面前,各級政府首先應該做好政府該承擔的責任,每個人把各自的角色擔當好。對我個人來說,你就應該去承受自己的那份責任,誰叫你是市委書記。
另外,在大災面前,每一個國民也要學會自救。這一點也常常被忽視。
新京報:經歷這次水災,作為城市的一把手,你如何看待余姚和余姚人?
毛宏芳:余姚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是充滿感情、有大愛的城市。這場救災,余姚人與人之間抱團取暖,樓與樓之間互幫互助,都讓我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