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館是村里人們最喜歡聚集的場所之一 劉仲華 攝
絲湖村,瑞典北部韋斯特努蘭德省一個普通村莊,這里濃濃的互助共享氛圍和高度和諧的生活構筑了現實中的“共產主義村”:一家有著百年歷史的村辦銀行,吸引著落戶他鄉的游子開戶存款;一間充滿鄉土氣息的咖啡館,居民們每周輪流經營,收入統一放到村財政;一座古老的木屋博物館,收納展示著村人捐贈的舊物件,向來客述說寧靜小村莊的歷史。這個小村莊仿佛北歐高福利社會的一個細胞,折射著互助共享的理念。
村辦銀行有捐贈傳統
絲湖村銀行原董事長尤納斯在銀行前講述銀行的歷史。劉仲華攝
和其他小城鎮一樣,這里的年輕人也喜歡到首都斯德哥爾摩等大城市謀求發展,但不同的是他們很多人都把在外面賺的錢存到村辦銀行。現在常住人口只有400多的絲湖村,銀行里的活躍賬戶卻有2000多,一部分屬于那些在外發展的絲湖村人。伍爾夫出生在絲湖村,后來上大學離開家鄉,長住斯德哥爾摩。但他每年都要回600多公里外的家鄉好幾次,除了那里有他的夏季別墅外,一個重要原因是他的錢都存在絲湖村辦銀行里。曾經稱他是“古董”的外鄉妻子在他的影響下,也把錢存在了這家村辦銀行里。
尤納斯·索德林德是伍爾夫的舅舅,曾多年擔任絲湖村銀行董事長。1899年他的祖父成立了這家銀行,成立時的宗旨是貸款給那些誠實的需要錢的農民。銀行的第一筆啟動資金2000瑞典克朗,是由當地一個富人贊助的,這在當時可是一筆不小的資產。捐贈善款由此成了這家小銀行儲戶的傳統。銀行相當長一段時間都由索德林德家族里的人掌管,但從這里走出去的人出名了或者富有了,都會或多或少給銀行一些捐贈。瑞典上個世紀60年代最著名的滑雪運動員邁勒塔就把自己的獎牌捐給了家鄉的銀行。
尤納斯說,村辦銀行投資以穩健為原則,運營成本低。近半投資用來購買瑞典國債,不會有大的投資虧空,可以給儲戶較高利息,良性循環,吸引更多存款。現在該銀行的定期存款年利率為2.25%,而瑞典大銀行的存款利率約為1%。
伍爾夫把錢存在這里就是因為信任。20世紀90年代初瑞典爆發席卷全國的金融危機,各大銀行紛紛虧損,倒閉,只有絲湖村銀行保持穩定,因為本地化銀行更了解當地市場和需求,讓客戶看得見摸得著的感覺增添了他們的信賴。絲湖村銀行也因為良好的業績,曾被瑞典媒體大幅報道。
村史博物館大家辦
如果說村銀行還有一些商業氣息的話,村史博物館則是地地道道的“共產主義”財產。在絲湖村南部有一片最早的村落遺址,有老教堂、老風車磨坊,還有一棟保存良好的300多平方米的木制祖屋,村史博物館就設在祖屋里。博物館里陳列著古舊的日常生活用品,大到床鋪、炊具、紡車、服裝、古樂器,小到眼鏡、玩具、羽毛筆等應有盡有,展示了六七百年前絲湖村居民的生活狀態。其中有一件外表看上去和現在的上下鋪差不多的木質床,在村史博物館副館長讓·伍爾夫·約恩松的一系列抽拉推轉動作之后,像變戲法一樣,轉眼間就成了可睡大小共10人的床位。這些神奇的東西在小小博物館里隨處可見,它們都來自村里各家的捐贈。直到現在,還有人不斷把家里的一些古舊物件送來,約恩松會定期帶著一些人把它們整理、陳列出來。有人來參觀,只要給約恩松打個電話,他就會過來把門打開。這里也是村里人們最喜歡聚集的場所之一。
咖啡館輪流經營
博物館隔壁的咖啡館總是“生意興隆”。咖啡館也屬于公共財產,由各家輪流經營,每個人既是主人,也是客人。輪值的村民自備咖啡和自己烘烤的茶點售賣,其他的人沒事都會來捧場,一杯咖啡20克朗,一塊蛋糕15克朗,所得收益全部入賬村公共基金。很像是大家都把左兜里的錢拿出來放到盤子里轉一圈后再放回右兜,但這份兜轉中卻溢滿了和諧,在濃濃的歷史氛圍中品著現代感十足的咖啡,你會領悟到絲湖村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