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20年“首修”
中國最高立法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25日通過了修改后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消保法)。這是自該法1993年頒布后的首次修改。修改后的法律將于2014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施行。
專家普遍認為,新通過的法律針對消費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明確了網絡購物“無理由退貨制度”,賦予網購消費者“后悔權”;強化了經營者的義務;進一步發揮消費者協會作用;加重對違法經營的懲罰等。
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劉俊海表示:“這次對消保法的修改最重要的理念是進一步體現了公平與效率并舉,更加注重公平,體現了規范與發展并舉,更加注重規范,體現了契約自由和契約正義同等關注,更加注重契約正義,體現了平等善待消費者與經營者,同時旗幟鮮明向消費者適度傾斜的立法理念。”
二十年來,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和發展,網絡銷售、網絡購物已經發展成為一種重要的交易方式。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室主任賈東明介紹,網絡銷售交易額、網絡零售交易額,2006年是263億元,到2012年達1.3萬億元,6年增加了49倍。另一方面,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各級消費者協會共受理網絡購物投訴20454件,占銷售服務投訴量的52.4%。
因此,新修改的消保法規定,經營者采用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法律同時明確,退貨運費由消費者承擔。
劉俊海說:“互聯網再大,也大不過法網”,網購活動存在惡意競爭等亂象,需要對其有規范。有了“后悔權”,讓消費者真正買到自己需要的商品或服務,有助于督促商家在開展活動時“有一說一”,自覺杜絕虛假廣告和虛假宣傳,還可以督促商家集中精力到提高自己產品或服務的質量上來,成為真正受消費者喜歡的商家。
新修改的消保法還加大了對違法經營者的懲罰力度。修改后的消保法第五十五條對經營者“知假售假”行為的處罰作出規定:一是對經營者提供商品或服務有欺詐行為的,處罰從現行規定的“退一賠一”提高到新修改的“退一賠三”;二是對明知商品或服務存在缺陷,造成消費者或其他受害人死亡或健康嚴重損害的,規定除追究刑事責任外,明確“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并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這里涉及的四十九條和五十一條規定的“損失”,不僅包括人身傷害損失、財產損失,還包括精神損害賠償。
賈東明介紹,從目前司法實踐來看,對造成消費者死亡的賠償金的確定要根據上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計算。2012年中國的這一平均數是24500多元,乘以20是49萬,以此計算基數,如再加兩倍懲罰性賠償就是近150萬。有些發達地區如上海,這個懲罰性賠償額度會達240多萬。“從數額來看,就我們國家目前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來看,這個賠償額已經是比較高了。”
賈東明介紹,修法過程中確定賠償額考慮的是要客觀、恰當,如果低了起不到懲罰作用。但過高,執行就會有問題,所以要有上限。
新修改的法律針對個人信息保護也作出相關規定,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并經消費者同意。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副局長劉俊臣說,修改后的消保法將個人信息受到保護作為消費者的一種權益確認下來,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訂的一大亮點。工商部門下一步要把個人信息保護工作作為“12315”中心單獨申訴舉報類別進行統計。
新修改的法律還從加強經營者義務與責任,更好地發揮消費者協會作用等方面進一步完善了相關法律規定。(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