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印度將發射該國首枚火星探測器,有分析認為,如果印度能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那么印度太空研究組織將成為繼美國、歐盟和俄羅斯后第四個成功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航天機構。印度一直致力于成為航天大國,并為此投入了巨大財力,印度在2006年的航天資金預算就已超越俄羅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席否認追夢火星意在與中國展開“太空競賽”。由于印度政府幾乎每年為空間項目投入近11億美元,引發不少爭議,一些批評人士指出,印度有1/3兒童營養不良,一半的人口無廁所,但卻耗費巨資發展太空計劃。
【任務】預計明年9月抵達火星
印度此次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名為“曼加里安”號,意為“火星飛船”。5日下午,它將在印度南部哈里科塔基地發射升空。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從當地時間3日早上6點零8分開始為探測器升空正式倒數計時。
印度的這架“火星飛船”是一個無人駕駛的飛行器,體重1.35噸,外皮包裹著金色反光箔。它隨身攜帶著四臺測量儀器和一臺火星照相機。
據悉,搭載火箭將用40分鐘把“火星飛船”送入地球軌道,不過由于推力不夠大,“火星飛船”不能直接離開地球大氣層,需繞地球飛行20天到25天,獲得足夠速度后,再奔赴火星。
如果一切順利,“火星飛船”將在太空中飛行300多天,航程6.8億公里,預計在2014年9月24日抵達火星。它的任務是測量火星大氣,希望能探尋到甲烷的痕跡。這可能有助于證明火星曾經、甚至現在仍然存在生命。它將研究火星表面、大氣和礦物特征,繪制火星表面地圖,并傳送光學數據,探測任務為期6個月。
【造價】價格低廉不懼失敗
“曼加里安”號項目由印度太空研究組織研發,耗資43億印度盧比(約合4億元人民幣)。這項計劃被認為是一項“低廉的任務”,而且去年8月份印度才宣布火星發射探測器計劃,預算只有45億盧比,整個準備過程也只用了15個月。就在5年前,印度發射了有史以來造價最低的月球探測器。
這是印度第一次向火星發射探測器。此前有分析指出,任務很可能失敗。ISRO主席拉達克里什南表示,探測結果固然重要,但是由印度人自主發射和探測的全過程才最重要,“就(探測)火星來看,全球進行了51次任務,只有21次成功。失敗是成功的墊腳石。”據悉,“曼加里安”號及其運載火箭50%左右部分都是由印度本國自主研發。
【焦點】被指與中國展開競爭
如果此次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印度將成為亞洲首個、世界第四個成功實施火星探測的國家或組織。近年來,由于中國、日本等都在積極發展空間探索事業,這不免令人聯想起印度開展火星探測意在與周邊國家進行競爭,印度民間和各國媒體也不乏類似聲音。
英國《衛報》評論稱,印度首次向紅色星球發射探測器,不止是為了證明火星是否存在生命,也并非簡單地顯示科技實力,而是意在與中國的太空競爭。
印度著名科學評論員帕拉瓦·巴格拉說:“上個世紀的太空競賽是美蘇對抗。21世紀的競賽是中國和印度的競爭。有很多民族自豪感融入其中。”
但加拿大麥基爾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教授拉姆·賈庫認為,亞洲國家圍繞太空實力的競爭有別于當年美蘇軍備競賽,“在某種程度上是為爭奪自然資源……印度火星項目向世界釋放信號,展示尋找資源的平等、付出和能力”。
對于太空競賽的說法,ISRO主席拉達克里什南否認印度此舉是與中國競爭。“無論印度、美國、俄羅斯還是中國,都有自身優先關注與發展的著重點。與其說印度在與別的國家競賽,不如說是在和自己賽跑。”
【前景】高投入打造太空大國
在“大國夢”的驅使下,印度一直致力于成為航天大國。印度每年的航天預算達到690億盧比(約11億美元)。2006年印度的航天預算就已經超過了俄羅斯。作為印度太空研究的主要機構,ISRO有員工1.68萬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現有員工1.8萬多人。
在地球軌道上,印度發射了20顆人造衛星,主要用于通訊和遠程感應。2008年,ISRO將精力轉向建造和發射探測衛星,并向月球發射了“月船一號”探測器。據悉,該項目耗資近一億美元,而此次發射火星探測器的費用則超過一億美元。
今年年初,印度用極地衛星運載火箭在該國南部成功發射了七顆衛星。7月,又成功發射本國第一顆導航衛星IRNSS-1A,開始組建印度版GPS系統。
【爭議】被批耗資過大輕視民生
火星項目在印度國內引發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有觀點認為,在目前假想的軍備競賽環境中,印度更加致力于發展太空力量。今年8月份,印度發射了該國第一顆用于海軍情報搜集的軍事衛星。印度智庫空間安全問題專家拉賈戈帕蘭認為,盡管印度致力于和平利用外太空,但的確有點軍備競賽意味。
在火星項目支持者看來,發展太空科技,有助于民用科技的提升,比如,由于太空科技的發展,可以為印度民眾提供更精確的天氣預報。在上個月的一場大型颶風之前,政府根據精確訊息,提前疏散了100萬人,拯救了數千人的生命。
但就在去年印度總理辛格宣布“太空飛船”計劃的那個星期,印度6億人口遭遇了世界上最嚴重的斷電。因此,雖然很多人都沉醉于民族自豪感,但印度國內批評人士仍尖銳指出,在印度還有數億人口掙扎在絕對貧困線之下時,耗巨資發射飛船的決定“不當”。
目前,印度有3.5億人口每天收入低于1.25美元,一半的人口用不上廁所,三分之一的兒童營養不良,三分之一的人口用不上電。對于爭議,空間安全專家拉賈戈帕蘭給出這樣的解釋,“面包和槍的爭論在印度確實存在,但印度并不處在有利的周邊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