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乎教育的改革,總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10月31日,繼公布“最具實質意義”的中高考改革方案后,北京市教委透露,年內將出臺高考數學改革方案。同時,各地也在醞釀各類高考改革舉措。
從探路而行的高考改革,到集納萬千民意的“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再到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異地高考……從2012年歲末實現歷史性突破的教育經費占GDP4%發端,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改革的每一次出發、每一個動作,都指向教育發展的核心。
為了“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改革以前所未有之勢躍進。
教育改革,向起點公平進發
親眼看見“在高職錄取時享受和京籍考生一樣的加分政策,采用同一錄取分數線,沒有區別對待的政策”的規定后,張建軍心里的石頭落了地。
過去幾年,兒子的上學問題始終是壓在張建軍心頭的“一座大山”,讓這個在北京開了13年便利店的河南漢子心里發虛,“孩子要是回老家高考,教材不一樣、環境不適應,咋辦?現在可好了,搭上了‘異地高考’的頭班車”。
教育的起點是公平,改革落腳點也是公平。異地高考破題,回應的是十八大報告中“大力促進教育公平”的莊嚴承諾,是民眾對教育最樸素的期盼。
盡管相距35公里,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成高子中心校的鄉村孩子們,卻能回答教室電腦屏幕上城里老師的提問——全國5萬個教學點實現了數字教育資源的全覆蓋,不少農村教學點“缺師少教”的局面得以緩解。
今年9月,青海省湟中縣多巴鎮學生徐國強邁進了清華大學。憑借60分的“自強計劃”加分,他順利考入該校水利水電工程系,“如果沒有貧困地區專項招生計劃,我的清華夢很難實現”。這一年,國家“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進一步加大力度,覆蓋了832個貧困縣,指標由1萬個增至3萬個。
教育公平,如春風化雨潤澤著神州大地。
教育改革,向質量提升探索
不久前,教育部兩次就“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征求意見,再度拋出了義務教育階段的關鍵問題:如何讓學生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走出來?
盡管被稱為“史上最嚴減負令”,但“分數壓倒一切”的現實讓很多素質教育的追求和理念都顯得尷尬——減負,更需要觸及教育諸多領域的深層聯動。
什么是有質量的教育?如何為民眾提供有質量的教育?一年來,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歇,提高質量成為各級各類教育目標一致、統籌協調的系統工程:
在義務教育階段,教育部印發《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既關注學生的學業水平,又關注品德發展和身心健康;既關注共同基礎,又關注興趣特長;既關注學習結果,又關注學習過程和學習效益。
在職業教育階段,《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讓職教師資培養有了章法,“高素質雙師型”成為入職門檻;企業化、集團化辦學成為探索方向,各省區市通過集團化辦學,設立行業性職教集團400多個。
在高等教育階段,中央財政下撥5億元用于提升高校的創新能力,“2011計劃”(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了新的支持。
一項項瞄準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改革舉措漸次出臺,效果初步顯現。來自教育部的數據顯示,近10年,在國家科技獎勵三大獎項中,高校獲獎數占同期授獎總數的64.8%,而在國家科研經費占比中,高校科研經費占總投入的11%,去年達到1170億元,高校的科研投入產出效率最高。
提升教育質量,這一年我們全力奮進。
教育改革,向尊重個體全面發展努力
盡管消息落地已有數日,但在北京乃至全國,中高考改革話題持續發酵。
7天征求意見,收到電子郵件1350多封、傳真120件、書信3封。當導引中國教育數十年的高考“指揮棒”開始調整方向,人們有贊同,有質疑,也有擔憂。這場引發全民熱情的討論也證明,凡是指向教育本質規律、尊重個體全面發展的改革,每推進一步,都會讓民眾多一份對教育未來的期待。
教育,究竟是為了什么?
翻開2013年初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工作報告,一連19問很是震撼:“如何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找準那些屬于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并以此作為突破口、成為著力點,取得實質性、歷史性的進展?”……部長的思考回應了民眾的訴求,回答了“教育為了誰”,那就是更科學地教和育,更理性地評與判,讓每一個人都能通過教育收獲更好的自己。
在回歸教育本質的理念指導下,這一年,很多曾難以撼動的堅冰悄然融化——
教與學的方式在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第十一中學的一堂實驗物理課上,孩子們人手一臺電腦,拖動屏幕上的電源、導線、電阻等并聯、串聯,搭起自己設計的電路。“滿堂灌”變成“動腦筋”,教育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
對人才的評價在變。10月底,清華大學宣布啟動2014年自主招生,繼續堅持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并將最高優惠降至一本線。
這一年,更多的人對這樣的回歸充滿信心,“高考內容的變革,會上引高等教育人才評價制度、下啟基礎教育教學理念變革,找準了切入口,‘四兩撥千斤’”。
盡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對教育改革而言,一點一滴的努力會激發巨大的能量。
10月16日,一場《努力讓全體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的報告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袁貴仁坦言改革任務依然艱巨,“隨遷子女義務教育還沒有全部納入輸入地財政保障和教育發展規劃”等問題,是中國教育改革下一階段需要著力解決的。
為了更好的明天,教育改革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