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好干部]滄州邊防支隊常莊子警務區牛紅昌
“村民們注意啦,今天是‘幫幫團’義務理發的日子。有想理發的村民現在可以到‘民生辦公室’去理了……”在海興縣小山鄉常莊子村,這一洪亮的聲音隔一段時間就會響起,“播音員”就是滄州邊防支隊付趙邊防派出所常莊子警務區警長牛紅昌。 牛紅昌是一位“80后”民警,在他的倡導下,成立了由民政、計生、電力等7個部門組成的“民生工作辦公室”,把行政辦公大廳移到百姓身邊;他和同事繪制出派出所轄區7個村的“民生服務地圖”,“按圖索驥”為困難戶送服務;他牽頭發起并成立了志愿者服務組織——“幫幫團”,為群眾提供上門服務。 既然選擇了軍隊,就不怕這個“熔爐”的高溫 車下武港路,南行十公里,顛簸的土路蔓延開來,白花花的鹽沫子讓汽車輪胎持續打滑。進入常莊子村,一路驚心動魄。這是牛紅昌2009年大學畢業參軍被分配到付趙邊防派出所后,對當地環境的最初印象。 “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艱苦環境考驗了我,斗志更旺盛……”牛紅昌一邊哼著自己改編的軍歌,一邊暗下決心:既然選擇了軍隊,就不怕“熔爐”的高溫。如果自己是可鍛之才,熔溫越高,成長越快。靠著天生的倔強和不服輸的勁頭,牛紅昌很快適應下來。 下村值班、入戶走訪、發放宣傳資料……在鹽堿灘上,村民們每天都能看到牛紅昌騎著電動車,往返于派出所和各村之間的忙碌身影。 然而,一開始牛紅昌卻被送了個“吹牛警官”的綽號。一次,他在走訪時聽村民反映,常莊子村距離派出所15公里,都是土路,一到雨天村里就成了“孤島”。村民到派出所辦事非常不方便,有時候手續沒帶全經常白跑一趟。他當場拍胸脯說,這事包在我身上了,肯定幫你們解決!可是晚上回到所里,他晚飯都沒吃就累得倒頭睡了,村民的事竟忘得一干二凈。 答應群眾的事沒有兌現,給群眾留下了“話柄”。這時,牛紅昌才覺得,派出所的民警不能只憑一腔熱情,而要真正要急他們之所急,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 為了摘掉“吹牛警官”這頂“帽子”,牛紅昌可是費了一番心思。他和同事制作了“戶籍明白卡”,在走訪時發放給群眾,村民有事可以隨時電話聯系、預約辦理。村民到政府部門辦事不知道找誰辦、怎么辦,他就在警務室開通了小廣播,向群眾宣傳法律知識,講解政府各部門辦事規定。漸漸地,牛紅昌在群眾中有了威信,村民們改口叫他“小牛警官”,大家有什么事也都喜歡來問一下。 “辦‘民生’還是圖‘名聲’,老百姓自己心里有數。關鍵時刻顯身手,才不會讓老百姓覺得徒有虛名 兩間不起眼的小平房,墻上掛滿了民警提示牌和各種便民資訊。這就是位于常莊子村的付趙邊防派出所“民生工作辦公室”。 “我經常在思索老百姓需要什么,我能給他們帶來什么。”牛紅昌說,“我的雙肩就該替百姓擔當困難。” “群眾辦事最麻煩的就是對一些政策和程序不了解,特別是往返多個部門才能辦理的事情,讓群眾吃盡了苦頭。”牛紅昌說。“群眾要辦的事很雜,涉及很多部門,是不是可以參照城市行政服務中心建立個農村的服務中心?”于是就有了籌建“民生工作辦公室”的想法,他立刻向派出所領導匯報,并很快得到了小山鄉干部的大力支持。小山鄉決定,整合地方政府的行政資源,采取固定地點、約定時間、聯合辦公的形式,打造一條各職能部門密切協同的群眾工作鏈條。 2012年3月8日,常莊子警務區掛出了“民生工作辦公室”的牌子,開設邊防、土地、計生、民政等七個部門辦事窗口,定期為群眾提供政務服務。民生工作辦公室針對村民需要,在生產、政策、法律、文化、醫療等方面提供服務,自成立以來,共接待群眾1200余人次,幫助群眾解決各類問題150余件。 初夏時節,海興縣社保局在轄區為農村群眾辦理“新農保”,常莊子警務區所轄的蔡莊子村31名村民因舊農保資料不齊全、登記有誤導致已繳納的保費無法轉入新農保。得知情況后,牛紅昌立即牽頭聯系相關單位,在民生工作辦公室設立了臨時辦事處,經過相關手續查閱和辦理后,現場為這村民解決了問題,挽回了保費損失1.7萬余元。 “辦‘民生’還是圖‘名聲’,老百姓自己心里有數。”牛紅昌說,“關鍵時刻顯身手,才不會讓老百姓覺得徒有虛名。” “李大娘,我們過來看您了!”9月13日,牛紅昌帶著“幫幫團”成員醫生李曉英來到老人李秀禎家。牛紅昌送上牛奶、食用油等慰問品后,李曉英便給老人量起了血壓。“腰還難受么?血壓有些高了,心情要放松……”牛紅昌耐心詢問,還不忘細細叮囑。“還好還好,有你們的關心,我這老婆子有福啊!”話語間,兩行熱淚悄悄滑落。 “群眾反映的困難和問題,僅靠民生工作辦公室的力量解決顯然不太現實。為此,我們又有了成立了志愿者義務服務組織‘幫幫團’的想法,動員全社會力量去幫助困難群眾。”牛紅昌說。 “幫幫團”入村服務是全方位的:為行走不便的村民義務理發,為孤寡老人免費體檢,幫貧困孩子解決學費問題……困難群眾李汝海、張義香老人領到了藥品和米面;空巢老人孫老太家中的零活有人幫忙干了。一年多來,“幫幫團”已由最初的十多人發展到今天的近百人。他們當中既有個體老板,也有修理工、理發師、醫生、教師;既有身體強壯的年輕人,也有老人和小學生。 在民生工作辦公室,7張色彩斑斕的“民生服務地圖”映入眼簾。“綠色代表困難兒童、淺藍色代表低保戶、深藍色代表殘疾人、褐色是空巢老人、玫紅色是優撫對象。”牛紅昌介紹說,這些地圖是他們花了3個多月的時間,挨家挨戶走訪繪制出來的。“這樣一來,派出所轄區7個村、2984戶村民的情況在地圖上都一目了然,我們按群眾需要定期上門服務。” 老百姓需要啥,我就做點啥。我并不希望他們記住我,但當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希望他們首先想到我 自2010年擔任常莊子警務區警長以來,維護轄區治安便成了牛紅昌義不容辭的使命。 為有效減少偷盜行為發生,在提高徒步巡邏頻率的基礎上,牛紅昌還廣泛發動群眾,組建了群眾巡邏隊。同時,定期組織針對巡邏隊員的治安培訓,逐步建立了有效的治安防控網。 在各類案件得到有效遏制的同時,牛紅昌也毫不放松矛盾糾紛調解工作。年初,常莊子村鹽場要開始新一輪承包了,原場長劉某落選后,懷疑是現任場長在背后“搞鬼”。他告訴村民,如果現任場長不給他說法,他就到鹽場去“提閘放水”,讓他無法生產。 找到鹽場股東、鹽場管理人員、當事人親屬……5天時間里,牛紅昌跑前跑后,詳細了解原場長在選舉中落選的原因。隨后,由邊防派出所和司法所牽頭,把劉某及其家屬請過來,向他們闡述事實,宣講相關法律和政策。最終,劉某意識到鹽場經營涉及每家每戶的收入,矛盾得以化解,鹽場順利投入生產。 “我能在這片鹽堿灘上留下點什么呢?”繁忙工作之余,牛紅昌也會陷入沉思。“我想,老百姓需要啥,我就做點啥。我并不希望他們記住我,但當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希望他們首先想到我。”牛紅昌堅定地說。 |
關鍵詞:基層好干部,滄州,牛紅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