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如同預先設定好的結局,廣州恒大9日晚在天河體育場1:1戰平韓國首爾FC,最終憑借兩回合客場進球多的優勢奪取亞冠冠軍,為中國在亞洲足球版圖上的存在而正名。
廣州,成了見證中國足球誕生奇跡的福地。
事實上這里除了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重鎮,足球也早早成為這座華南城市的重要符號。早在1954年6月,廣州市組建了第一支專業足球隊,命名為中南白隊,從而成了中國最早成立市級專業足球隊的城市。
在近60年的歲月中,廣州足球好似中國足球的一個“橫切面”,經歷過太多沉浮與虛假繁榮。
2010年初,曾經輝煌一時的的廣州足球隊因打假球被降入中甲,“華南虎”身陷低谷。但那時一個此前從未關注過足球的房地產商人“橫空出世”,以1億元人民幣買斷廣州足球俱樂部全部股權,他就是許家印。
許家印在大學學的是冶金專業,但他非常清楚公眾、傳媒以及足球的興奮穴位在哪兒。以金元做后盾,廣州恒大用職業足球中最基本的運作方式——以引進大牌球星、世界級教頭去彌補隊伍實力,再加上“剛柔并濟”的治隊模式,恒大軍團由此浮出水面。
結果沒有出人意料,恒大的戰績如同坐上了“直升機”,第一年沖入中超便摘得冠軍,次年成功衛冕,到今年,又以提前三輪的成績實現“三連冠”,此役,連代表亞洲最高水平的賽場,也被征服。
從一家廣州起家的地產公司,到稱霸亞洲,恒大僅用了三年。他將中國人過去視足球為茶余飯后的笑柄,一步步轉化為“讓勝利成為一種習慣”,許家印如同一位魔術師,演繹著扭轉乾坤的魔法。
“拯救中國足球的救命稻草!”“恒大模式”與許家印在不輕易間,被不少球迷和行家看成中國足球的“救世主”。
許家印沒有直接回應過“救世主”的問題。但一座亞冠獎杯加三個中超冠軍,真的能夠拯救中國足球嗎?
有觀察家一直堅信,一個國家的聯賽缺不了領軍者,高水平球星云集,先進的戰術理念,會刺激更多俱樂部“神經”,不斷投入資金去推動球隊建設,日本J聯賽如此,英超、西甲、德甲這些世界頂級聯賽亦如此,“哪里有錢,哪里就有偉大的足球,這就是足球的規則。”
從廣義層面分析,聯賽水平的高位運行,確實可以帶動一個國家足球水平的提升、球市的回暖以及社會的關注,但,這并非鐵律。
例如現恒大隊中占據了多名國家隊主力,但真正到了洲際賽場,沒有了外援的支持,缺少高額獎金的激勵,中國隊的表現卻難有作為。在上月的亞洲杯預選賽,他們被印尼1:1逼平,今年6月的一場熱身賽,他們更是1:5慘敗泰國,缺少必勝斗志,戰術單一,中國男足再次被“千夫所指”。
“有了中國隊,亞洲無弱旅。”知名媒體人顏強一針見血地指出,廣州恒大的成功,和中國國家隊不是相輔相成的關系。除了恒大之外,眼下的中國足球各方面仍然處于一個積弱的狀態。恒大一家獨大的背后,是中國聯賽整體的疲弱。
但在俱樂部的輝煌面前,也有清醒者。前廣州恒大預備隊主教練彭偉國坦告訴記者,“短時間內可以(通過資本)把整個中國足球的職業化水平提高,但這時我們更需考慮一下青少年培養,不能光靠引進外援來提高中國足球水平,解決類似亞洲杯、世界杯的問題,只能靠自己。”
但現實是,中國遠沒有形成良好的足球人才培養梯隊和健康的足球生長環境。
據中國足協統計的數據,1990年至1995年,中國青少年足球人才數量達到歷史最高點,為65萬人。其后5年,這個數字略有減少,在61萬人左右。2000年至2005年,61萬變成18萬,到了2008年,這一數字已銳減至5萬多人。而到2011年,在足協注冊的青少年球員只有7000人……
足球人口特別是青少年人才的極度匱乏,嚴重影響著中國足球的發展,直接結果就是各級國字號的選才危機。
于是當人們感嘆,為何13億人口的大國卻選不出11個人踢球時,真正的現實卻是:青訓系統的每況愈下已讓中國足球的后備力量逐漸“荒漠化”——試圖在一堆沙子上修建金字塔,成了永遠無法搭成的空中樓閣。
而在頂層設計方面,從近些年中國足球的發展歷程不難看出,每當談及改革,管理者們都有一番雄心壯志,例如要科學規劃,認真總結中國足球發展過程和經驗教訓,繼續加強校園足球工作、積極穩妥地推進足球聯賽管辦分離的改革。
可在沒有“政績觀”的硬性考核下,從其他領域“空降”至足管中心的官員們,盡管非常努力,卻始終難以把準足球發展規律的脈絡,多少年來連續重復著指望外國教練拯救自己的惡性循環。
如今,恒大用三年時間迅速崛起,或許能激發更多人對足球投入熱情,從官方機構、到民間組織;從投資人、到學校、家長、孩子們……
拯救中國足球,需要整個社會對足球的認知,畢竟,足球屬于所有參與者,任何人都不能專權。它是一項體育運動,也是一種精神修行,和其他所有的運動一樣,他能帶給熱愛者精神的愉悅和享受,身體的健康,意志力的塑造,甚至負面情緒的宣泄。
但愿,恒大今夜的成功,能成為中國足球的轉折點和強心劑,將在以后一遍又一遍地被提起,成了這個時代不可割裂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