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報》稱,阿基諾總統抱怨物流受阻導致緊急救援物資不能迅速抵達災區,然而國際援助已經迅速到位,美國周日已派出海軍陸戰隊,試圖提供最急需的物資,英國宣布提供600萬英鎊的緊急援助,歐盟也提供300萬歐元的資助。澳大利亞稱提供35.9萬美元的初步救災物資。世界糧食計劃署也將食品、通信設備和物資發送到萊特省西邊的宿霧市。
另據美聯社報道,美國軍用飛機已于周一運送了救援物資,并派遣一支海軍陸戰隊前往塔克洛班輸送瓶裝水、發電機、一輛鏟車和兩輛卡車。
俄新社11日報道,俄羅斯緊急情況部發言人拉西烏斯表示,該部在得到相關請求后計劃派遣200名救援人員前往菲律賓開展救災行動。她說,俄羅斯緊急情況部已經準備了6架飛機和救援人員,其中包括在被摧毀的房屋廢墟中進行搜救工作的犬類專家。
中國駐菲大使館消息稱,中國紅十字會決定捐10萬美元緊急人道援助,以支持菲律賓的救災行動。中國大使館聲明說,中國正在密切關注救災工作,準備根據對災情的評估提供更多援助。
日本共同社報道稱,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11日在記者會上宣布,當天將派遣國際緊急救援隊的醫療隊一行約25人前往菲律賓災區。
這成為自2011年日本海嘯之后,最大規模的國際救援行動,而且輿論還在呼吁更多民眾參與。
不過,復雜的國際政治因素也被認為卷入救援工作。澳大利亞羅伊研究所發表題為“海燕臺風和救災的地緣政治”的文章稱,面對可怕的人類悲劇而進行臺風戰略后果的推測聽起來有些無情,但是這種思維在亞洲以及印度洋—太平洋范圍的各國政府內部都在進行著,盡管他們同時也在真誠地援助受害者。回想一下2004年12月的印度洋海嘯。國際社會反應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四個國家——美國、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迅速組成救援聯盟,使用軍事和民用資產運送救援物資。這種安排有著真正的地緣政治影響,它保證了這四大國間的軍事合作、信任和對話,并被中國指責為“亞洲版北約”。文章稱,目前,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正在部署部隊協助菲律賓人民,這不只是對盟友和它的人民的善意。當美國在亞洲的力量和目的遭到質疑之時,美軍作為第一個最快的反應者也在提醒人們,美軍在這一區域仍有著最前沿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