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科學雜志《新發現》主編嚴鋒在一則微博中提到,科幻作家劉慈欣稱現在有一些軟件能夠自動生成詩歌和小說,模擬現代派風格的作品比較像,但越是傳統經典的文學就越難模仿。這則微博發出后引起網友極大興趣,并掀起討論:現代藝術是否比古典作品更簡單,也更接近機器的思維?
“寫詩軟件”早已出現:可自動生成詩歌
據了解,類似的“寫詩軟件”其實早已出現,只是名稱與使用規則有所不同。在百度輸入“寫詩軟件”,可以搜索到數十條結果。有些軟件聲稱輸入任意漢字或名字,點擊之后,就可以生成一首最押韻、最儒雅的藏頭詩。也有些軟件,標明只要輸入漢字就能根據你輸入的內容自動寫詩。
隨后,記者按照嚴鋒微博提供的地址,下載這個名為“計算機詩人”的寫詩軟件,按照該軟件的提示勾選段數、行數、是否押韻等選項后,點擊開始寫作,須臾便自動生成一首風格頗為“現代”的詩歌。據悉,該軟件即為科幻作家劉慈欣本人所作。
對于寫詩軟件的出現,有很多網友質疑,這是否意味著現代派詩歌比古典作品更簡單?還是現代詩歌的創作思維更接近機器思維?昵稱為“藍色彼得潘的小窩”的網友認為,之所以有這種結果,或許因為現代作品的內在邏輯更加跳躍。
也有網友稱,“寫詩軟件”寫出現代風格的詩歌只因與該程序的編程方式有關,與“現代詩歌創作思維是否更接近機器思維”關系不大。
業內:因程序設定規則不同
“寫詩軟件”到底為何物?為何能夠僅靠輸入漢字或勾選選項就可以須臾成文?記者采訪了供職于某大型IT公司的劉女士,她告訴記者,這種“寫詩軟件”寫出何種風格的“詩歌”是由程序在編寫之初的設置所決定的。
劉女士表示,在設計此類程序時,把所需的文字詞語作為關鍵詞儲存到詞庫中,程序通過錄入的條件(段落、行數、韻腳等)規定程序實現的通用業務邏輯,經過隨意組合裝載呈現出最后的運行結果。這里的通用業務邏輯一般即尾字的末音及詞語的連貫性關系的過濾篩查。
“因為詩歌一般需要平仄押韻,這個可從編寫程序時‘拼音’那一項進行限制,至于詞語搭配,可以在編程時設定詞庫,根據大家的搜索經驗,進行語義匹配即可。”劉女士稱,現代詩也有相應的規范,雖然平仄并非十分明顯。不過畢竟是通過算法生硬匹配,寫出的詩文會缺少一些隨和的意境美感。
劉女士認為,如果按照古典詩詞的格律設置程序運行規則的話,這類軟件同樣可以寫出“古典詩歌”。但因為精通古詩格律的程序員比較少,他們制定程序規則就較難。
科幻作家劉慈欣:現代文藝或更易為機器模仿
針對以上問題,中新網記者電話連線該軟件的設計者、科幻作家劉慈欣。劉慈欣表示,這個軟件為他早年所作,初衷只為好玩。但隨后他發現,越現代的文學藝術越容易模仿,比如模仿現代詩、朦朧詩,要比模仿李白、拜倫的詩歌容易的多。
劉慈欣表示,出現這種現象發人深思。為何文學藝術越發展越容易被機器模仿?發展至今,現代派的藝術是變“高級”還是“低級”?現代藝術與古典作品到底哪個更能顯出人類的精神?劉慈欣說,或許這個問題應交由學者們回答。
對比“古典詩”與“現代詩”,最大的不同可能是“押韻”與“格律”。古詩大都在句尾或句中有一些韻詞,每行字數均有規定,而現代詩在這兩方面并無特定要求,通順即可。
有專家表示,不管現代詩還是古代詩,詩的本身有一種內在的情韻流動,是人類心靈內部的映射,通過這類“寫詩軟件”用語料碎片組合而成的東西不會有這種流動性。再者,軟件產生詩的機制和人腦完全不同,實質上根本不是人類思維過程的再現,不可能產生真正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