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英國廣播公司(BBC)分析中國“土豪熱”現象時,直接使用了土豪的漢語拼音“Tuhao”一詞,引發不少網友的熱議。歐洲時報網18日評論文章稱,中國需要在這個世界上顯示自身的存在,但這個存在應當是積極的、健康的、受人擁戴和信賴的。
文章摘編如下:
牛津大學出版社雙語詞典項目負責人近日更在接受一家中國媒體采訪時表示,“Tuhao”已經在牛津英語詞典編著者的關注范圍內,“如果‘Tuhao’的影響力持續,它很有可能出現在我們2014年的更新名單之中。”
以出手大方著稱的中國土豪果然厲害,他們不僅引領了消費潮流,也引領了英語變化,讓中文又為英語取材。
語言是社會發展的一面鏡子。“Tuhao(土豪)”一詞受到英國人的普遍關注,源于中國“土豪”對英國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在華人新首富李澤鉅收購了英國天然氣供應商、電網和供水網絡的三筆大收購,幾乎已經“買下了英國”的消息中,“Tuhao(土豪)”進入英語,顯得理所當然。中國“土豪”已與英國經濟緊密相連,與英國社會息息相關。
語言是社會交流的工具,深受經濟社會發展影響。包括英國在內的歐洲各國,受惠于中國經濟發展已是不爭的現實。隨著中國富裕階層不斷擴大,中國消費者也已成為全球旅游零售領域最大的消費群體。中國“土豪”的投資和大方消費,對于英國經濟發展和就業機會的推動不言而喻。從這個意義上說,“土豪”更像是中國經濟在世界上的符號,世界各國都想和手中不差錢的中國做朋友。
“Tuhao(土豪)”被西方關注,顯示出中國與這個變化中的世界日益緊密的關系。從guanxi(關系)”到“Chinglish (中式英語)”再到“Maotai茅臺酒”,這些進入牛津英語詞典的中文“先驅”們,讓中國人有一種存在感的同時,也讓人有些尷尬。
“關系”表面上是中性詞,但卻蘊藏中國社會運轉中并不光彩的潛規則;中式英語,雖然僅是語言上的,但也是中國人在英語學習、應用中的不成熟。就連“土豪”也是與暴發戶、土氣、沒品味等詞關聯。一定程度上,在西方世界,中國的存在總是有些灰色。
中國需要在這個世界上顯示自身的存在,但這個存在應當是積極的、健康的、受人擁戴和信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