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昨天(21日)下午,國內超級大本營軍事論壇上,出現了國產隱身無人攻擊機“利劍”原型機的首飛照片,迅速在網上引起了大面積的“圍觀”和轉發。
據目擊者稱,昨天中午1時許,這款廣受關注的明星無人機,在西南某試飛中心成功首飛,歷時近20分鐘。
“利劍”刺破蒼穹,意味著,我國成為繼美國(X-47B)、法國(“神經元”)、英國(“雷神”)之后,世界上第四個完成大型飛翼隱形無人攻擊機首飛的國家。與西方航空強國同步研發下一代新概念戰機,這是中國航空工業之前從未做到過的。
無人機,被視為未來戰爭的標桿武器,而“利劍”這樣的高度智能化的隱形無人攻擊機,已經向有人駕駛飛機的“天空霸主”寶座,發出了咄咄逼人的威脅。
昨天,著名軍事評論員杜文龍在接受錢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利劍”是我國第一款“有血性”的無人機。他透露,“利劍”以航母艦載機為未來的發展目標,有望與殲-31“鶻鷹”一起,組成國產航母上的“絕代雙驕”。
“利劍”三大用武之地:
上艦、上島、上高原
“利劍”無人攻擊機,未來加入解放軍之后,將會有怎樣的用武之地?
軍事專家杜文龍告訴記者,“利劍”以犀利的突防能力見長,服役后將極大擴展我軍的對地打擊手段。上艦、上島、上山,是“利劍”的三大發展方向。
上艦,成為航母艦載攻擊機,這是國人對“利劍”最大的期待。可以想象,在中國航母戰斗群的大范圍機動能力的基礎上,“利劍”可以盡情發揮其隱身突防能力強悍、無需顧忌飛行員傷亡可大膽使用的諸多優點,大大強化國產航母的打擊能力。
“上島,是指我軍可以把該機部署在東海、南海等熱點區域的前沿岸基機場,其作戰半徑,足以覆蓋釣魚島等爭議島嶼的周邊海域,由于具備隱身性能,它可以在這些方向構成有效威懾。”杜文龍分析道,“無人機的長航時與日常運作的低成本,使其能高強度反復使用,這使得這種威懾更為切實。”
據外界推測,“利劍”的航程約4000公里,作戰半徑超過1200公里,這就可以將第一島鏈納入作戰范圍,能對對方布置在第一島鏈內的重要目標、關鍵節點進行攻擊。前不久,日本在宮古島布署岸艦導彈,企圖封鎖我國北方海域前出大洋的重要通道。前沿部署的“利劍”,轟炸這些岸艦導彈的發射陣地并非難事,一旦被擊落,我方損失也不大。
“上山,也就是上高原。”杜文龍告訴記者,在西部高原地區,我國的邊境線有很多地區,因為自然環境太過惡劣,人力無法巡邏,容易造成漏洞。“無人機沒有高原反應,不怕山路崎嶇,不怕苦更不怕死,它們在高危地區可以常年執行巡邏、偵察、威懾的任務。”由此可見,參軍后的“利劍”,很可能成為一種“存在感”很強的主力裝備。
采用經典隱形飛翼布局美媒稱“不比X-47B落后多少”
在日趨龐大的中國無人機群中,“利劍”是最閃亮的明星之一。早在2011年12月中旬,該機的原型機就下線,今年5月,該機進行了地面滑跑測試,引發了眾目睽睽的聚焦。
據悉,“利劍”由中航工業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601所)設計,中航工業洪都公司制造。而601所,也是大名鼎鼎的殲-15“飛鯊”艦載戰斗機、以及更新銳的殲-31“鶻鷹”隱形戰機的“娘家”。
從照片上可以看到,“利劍”無人機長得并不像一把劍,而像是一個巨大的飛翼,與B-2隱形轟炸機、X-47B、“神經元”較為相似。
“飛翼布局,是實現長航時、遠航程、大載荷和隱身這幾大性能,最合理的氣動布局。那么多有人和無人隱形戰機,不約而同地采用了翼身融合、背部進氣的飛翼布局,這決不是巧合。”著名空軍專家徐勇凌對記者說。
據悉,沈飛在10年前就啟動了與無人機隱身相關的科研項目,重點研究無人機散射源特性以及吸波材料。從外形分析,“利劍”無人機的背部和腹部沒有扎眼的突出物,背部的三角形進氣口設計得很細致,應該能大大降低與進氣道有關的繞射和散射,而沒有垂直尾翼,就不會有普通飛機上垂尾與機身的角散射了。
美國戰略之頁網站報道認為,中國可能只參考了X-47B的圖片,或者得到了他們長達10年的互聯網活動所收集數據的幫助。“無論是什么情況,‘利劍’并不比X-47B落后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