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新聞聯播推出系列新聞報道《縣委大院》,聚焦三湘大地上一批有著五六十歲高齡、外表陳舊、條件簡陋的縣委大院。節目播出后,在社會上引起廣泛反響,贏得好評如潮。一些老同志甚至專門寫信到湖南衛視,感謝這個節目為他們找回了“曾經的激情歲月”。
在當前諸多地區政府豪華辦公大樓屢屢遭曝光、屢屢被聲討的背景下,竟然還有一道道這樣“樸實無華”的風景,著實讓我們耳目一新。人們忍不住為這些“老房子”喝彩,不僅僅因為這些新聞報道將鏡頭對準了基層這些最樸實、最實在的建筑和人們,將之原汁原味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更為當地黨委政府堅持這種務實做法而鼓舞。“老房子”一時成了群眾熱捧的“新明星”。
從報道中可以了解到,這些破舊甚至有些過時的縣委大院之所以存在,并不是因為當地經濟貧窮,蓋不起那些豪華、舒適的辦公大樓。恰恰相反的是,這些地區在當地歷屆黨委班子一任又一任的接力下,經濟社會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生活得越來越幸福。但隨之相伴的縣委大院依然靜靜地矗立在那里,慢慢陳舊,沒有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這充分說明,和辦公大樓一樣沒有變化的,是當地黨委政府一脈相承的“執政為民”理念。
在這些精神的“富礦”中,有許多值得挖掘、令人深思的“寶貝”。首先,房子的破舊、條件的艱苦并沒有使當地黨委政府“身份掉價”、“威信減半”,更沒有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絆路石”。恰恰相反,人們從這些有些“過時”的房子中看到了黨委政府為民服務、大公無私的情懷,看到了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決心,也由此一心一意跟著黨委政府發家致富。干部群眾一門心思、全神貫注鉆在發展上,推動了當地面貌的大變樣;其次,條件雖然艱苦,但是干事創業一樣能有一個好環境。當地的干部在這些“老房子”里工作,并沒有怨天尤人,而是時時想到前人創業的艱辛,更思當前良好局面的來之不易,干事創業的勁頭更足了,為民服務的宗旨記得更加牢固。這些老墻舊瓦就像一面面時時令人警醒的鏡子、一面面催人奮進的戰鼓,始終煥發著當地干部的“精氣神”。
不管走多遠,都不能忘了為什么而出發。人民群眾始終是黨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依靠,人民利益始終是一切工作的最終歸宿。從這些“老房子”中看到了我們黨一以貫之的艱苦奮斗、一心為民的優良作風,看到了黨員干部群眾利益為大、個人私利為小的政治擔當。艱苦奮斗、與群眾同甘共苦的傳統始終是我黨獲得民心、凝聚民心的“傳家寶”。當前雖然經濟發展了,條件改善了,但是越是這樣,這種精神就越顯得彌足珍貴,越需要發揚傳承。尤其是在當前改革開放事業新的歷史時期,每一個黨員干部更應該從中汲取精神的力量、堅定為民的信念、修煉扎實的作風、練就過硬的本領,成為一個組織信任、群眾擁護的發展“引路人”。
計利當計天下之利。房子的外表雖然舊了,但是為民服務的理念卻歷久彌新;大院的式樣雖然過時了,但艱苦奮斗的作風永不過時;建筑的高度雖然沒有增加,但是黨在群眾心中的位置卻越來越高。這些陳舊甚至有些“過時“的縣委大院就像一個個艱苦奮斗、同甘共苦的精神座標,將引領著三湘人民朝著全面建成小康湖南的美麗愿景扎實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