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袋內的“進口手術刀”,1000元一把。
未經招標醫生推銷手術刀
一患者到柳州市工人醫院做手術,花1000元買了把手術刀
11月22日,柳州一市民到柳州市工人醫院南院骨科,做腕管綜合癥微創手術。術前,醫生推薦了一個醫療器械代理商,要求患者向對方購買手術刀。患者家屬感到不可思議。
25日,南國早報記者調查發現,這款手術刀未經過招投標就進入醫院,而涉事醫生拒絕回應。業內人士表示,醫生這樣推銷手術刀不合理
蹊蹺之事:手術刀要自己買
11月18日,柳州市民關先生和家人帶著岳母孫女士,到柳州市工人醫院就診。隨后,孫女士被確診為雙側腕管綜合癥。接下來,接診醫生建議她到該院骨科治療。
到了該醫院南院骨科,孫女士被安排住院進行手術。21日,術前檢查完畢,醫生準備在第二天實施手術。當天,關先生向主治醫生孫某詢問手術費用,得知大約需要5000元。關先生按照醫生的要求,向醫院預付了5000元。
然而,交費后,令關先生疑惑不解的一幕出現了。醫生告訴他,手術使用的手術刀醫院沒有,需要患者自行購買。一把手術刀要800元,他可以推薦銷售手術刀的人員給他們。
關先生說,按照常理,患者做手術都是使用醫院提供的手術刀,從沒聽說過要患者自己購買。他有點“騎虎難下”:術前的檢查費用已經花了1000多元,如果不購買手術刀做手術,術前檢查就等于白做了。
無奈之下,關先生只好同意了醫生的要求。當著他的面,醫生孫某給銷售醫療器械的業務員打了一個電話。
家屬擔心:出現問題誰擔責
由于當天有事,關先生答應購買手術刀后就離開了醫院。沒多久,銷售手術刀的業務員來到關女士的病床前。
“不是800元嗎,怎么變成了1000元?”孫女士說,業務員一到病房,就對她說手術刀要1000元,不容討價還價。見她遲疑,業務員欲走出病房。孫女士只好答應購買,她付錢后,看到一把小小的手術刀,業務員當場給了她一張事先打印好的銷售清單。
11月26日,記者在這張銷售清單上看到,銷售手術刀的公司名為柳州市三雄科技有限公司,出單日期為11月20日。
對此,關先生和家人越想越生氣,另外還有些擔憂:在手術過程中,萬一通過這種方式購買的手術刀出現問題,責任誰來承擔?
23日,孫女士出院后,拿到的住院清單上,并沒有購買手術刀費用一項。她問過護士,也沒有從醫院拿回自己購買的手術刀。
記者調查:確未經過招投標
11月26日,在該醫院南院骨科醫生辦公室,記者找到了醫生孫某。“我懶得理他。”這句話他重復了幾次,接著稱不方便說什么,便離開了辦公室。
當天下午,記者采訪了柳州市工人醫院南院系統主任楊小輝醫生。在楊醫生的介紹下,記者看到了出售給孫女士的德國進口手術刀和一把切割皮膚的國產手術刀。前者像一把挖耳勺,呈長條形,尾部有些彎曲,沒有刀刃,而國產手術刀只有半個指甲大小,也呈細長狀。
楊醫生一直強調“此刀非彼刀”,“孫女士的手術是微創手術,所用的手術刀由德國進口,所以售價比較高,不能等同于國產二三十元的手術刀,且手術刀的批準文號等手續都齊全,是合格的”。
“等到招投標要等到什么時候?”楊醫生稱,該手術刀的確沒有經過醫院的招投標。而且1000元的價格,在業界來說,已經是全國最低價。“如果手術刀經過招投標進入醫院,醫院再往上加價,病患還要花更多的錢”。
那么,這款手術刀是柳州市三雄科技有限公司跟醫院合作,還是與骨科或者醫生個人合作?楊醫生沒有正面回答,并要求記者不要再深究。
業界說法:出現問題易扯皮
“這牽扯到很多問題,柳州所有的醫院都是這樣操作。”但在采訪中,楊醫生并沒有舉例證明其他醫院也采取相同的做法。據其介紹,這個雙側腕管綜合癥微創手術,全國只有他們醫院的骨科用這種手術刀做,是獨創的。另外,這種手術的創面小,不存在什么風險,不會造成醫患糾紛。
記者拍攝了楊醫生提供的手術刀樣品。但是,當記者欲拍攝批準文號時,楊醫生卻以涉密為由,不允許拍攝。
該醫院黨委辦公室負責人表示,醫生在術前已經將相關事宜告知患者,雙方也簽署了協議,不存在什么問題。
記者將孫女士遇到的情況反饋給柳州市衛生局醫政科,一名工作人員稱,此事屬于醫生的醫德問題,要向衛生局紀檢監察人員反映。11月26日,該局的紀檢監察人員外出辦事,記者未得到回復。
“想想都知道這是不對的,什么手術刀那么貴?”廣西一家三甲醫院的外科手術醫生韓醫生說,根據相關規定,醫療器械和藥品進入醫院都要進行招標,才符合規范,才能保證安全。通常,醫院是不允許這樣的手術刀出現在手術臺的,“孫女士使用的進口手術刀沒有招標,如果術后導致感染,關于責任問題容易相互扯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