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控煙觀察—民間視角”研討會3日在北京舉行,多位中國控煙領域專家表示,中國地方控煙領域立法的提速,將“倒逼”國家層面有所突破。
2013年是中國簽署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十周年。多年來,盡管眾多有識之士致力于控煙,但并未改變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煙草生產國、消費國的現實,且中國煙民有3億之巨,國家尚未出臺一部全國性的控煙法規。
中國如何切實履行《煙草控制框架公約》,關乎公民健康權益和國家形象。不少控煙工作者、專家等認為—始于地方的控煙立法和修法的提速,令人看到了希望。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控煙辦公室研究員楊杰說,自2006年《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正式生效起,中國各地依照公約精神進行地方立法、修法,以及頒布和修訂行政規章的城市已超過10座。這些城市從立法到執法積累了豐富經驗,促使“起草《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被寫入《國務院2013年工作計劃》研究項目,這是控煙立法取得的一項重大突破。
繼上海、杭州、廣州等之后,2012年,哈爾濱、天津等完成了公共場所控煙立法。2013年,又有鞍山、青島、蘭州、深圳等相繼制定或出臺法規或政令。
控煙機構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3日發布的最新報告說,公共場所禁煙的地方立法正在加速,并且立法質量愈來愈高,愈來愈符合《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及其實施準則的要求。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王青斌說,哈爾濱、青島、深圳的公共場所控煙立法已經非常接近《公約》及其實施準則的要求,若切實實施將是全體民眾不受煙草煙霧危害的有力保障。以青島為例,其條例將飯店室內區域全部認定為禁煙區,條例不再限于市區,也不設緩沖期或過渡期。
此外,長春、北京等城市正在或已經進入立法程序。前不久,《長春市防止煙草煙霧危害辦法(草案)》面向社會征集意見。專家認為,該“辦法”突顯了控煙的社會“剛性”需求越來越明顯。
在武漢,2013年以政令形式首次將工作場所列入控煙區域,明確“無煙”標準為“無人吸煙、無煙味、無煙頭”。同時將出租車、工作期間用的車都納入控煙范圍。
在上海,自2010年控煙條例實施以來,全市法定禁煙場所的吸煙發生率由條例實施前的37.6%,下降了至少20個百分點。在處罰案例中,不乏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罰款,體現了條例的威懾力和執行力。
種種跡象表明,地方的控煙立法正“倒逼”國家層面的控煙立法加速進行。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的報告認為,經過多年健康知識普及,民眾對控制吸煙的認可度大大提高,立法依據有了充分的民意準備。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控煙立法在中國國家層面之所以頗多滯阻,壓力不僅來自于經濟主管部門和煙草企業,還來自不少對煙草危害不夠了解的領導干部。
中國疾控中心控煙辦副主任姜垣說:“有的時候,一座城市的控煙立法進程,往往會因為這個城市的"一把手"是煙民而停滯,當領導干部更替時,也可能存在不確定性。”
令控煙人士欣慰的是,除了公共場所控煙立法外,中國修訂中的《廣告法》也很有可能首次涉及煙包警示標識和禁止煙草廣告贊助和促銷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