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關4
落月點小環境未知風險大
嫦娥三號著陸地點,選在較為平坦的虹灣區域。但最終的落月點選擇,仍存在一定難度。
“月球表面從宏觀的方面來說相對還是比較平坦的,但小范圍,比如50米×50米或者10米×10米的小環境,它的地形地貌是什么樣子,我們不是很清楚,也不知道最終會降落到什么地方,這對我們而言是一個很大的考驗。盡管采取了很多措施,但風險還是比較大,因為那里的月石、月坑很多,可能碰到石頭,也可能碰到壕溝,這些情況都可能存在。”吳偉仁說。
難關5
著陸沖擊力或讓嫦娥跌倒
當探測器著陸在月面時,著陸器撞擊月面會形成較大的沖擊力,這可能造成探測器出現翻倒的情況。在美蘇以往的月球探測器軟著陸歷史中,發生過“軟著陸”變“硬著陸”的情況,比如蘇聯1965年發射的月球8號就是撞擊了月面,軟著陸失敗。
另外,著陸器落在月球會激揚起月塵,月球塵埃如果附著于探測器表面,能引起光學系統靈敏度下降、機械結構卡死等故障。同時由于月球表面覆蓋著一層松軟且崎嶇不平的月壤,這些都給著陸帶來了困難。
對此,研制團隊充分考慮了月壤物理力學特性對著陸沖擊、穩定性的影響以及月塵的理化特性等,采用特殊的材料、設計和工藝,研制出全新的著陸緩沖系統,解決上述難題,確保探測器實施軟著陸過程中,在一定姿態范圍內不翻倒、不陷落,并為探測器工作提供牢固的支撐。
據了解,著陸器底下四個金屬腿型結構將起到緩沖作用。著陸器還設有緩沖拉伸桿,也是緩沖吸能部件,主要任務是吸收著陸時的沖擊力。
探測器的著陸緩沖機構能否經受住考驗,今晚將見分曉。
晨報記者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