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處奔波
為了養孩子“拼了”
“大的哭小的叫,很多時候我都精神恍惚了。”
盛海琳夫婦出身軍隊干部家庭,生活優越,但為了雙胞胎女兒智智和慧慧,他們嘗到了錢不夠用的苦頭。女兒生下來不久,由于身體差需要住孕嬰箱,一天開銷就是6000元。“每天醫生都來催交錢,我從沒想過我會有那么一天。”
靠戰友的援助,盛海琳逐漸緩過勁來,收入也從年薪10多萬元漲到現在的40多萬元。盛海琳算了筆賬:雙胞胎女兒就讀的早期教育學校每月需要4000元,金牌月嫂需6000元,保潔阿姨需1500元,加上進口奶粉等,女兒每月得花費1萬多元,“我們夫婦倆1.5萬元的退休金,每月都被花完,基本上是‘月光族’”。
高薪也是時間換來的。盛海琳夫婦到處奔波開展保健講座,每月和女兒相聚的時間只有兩三天,“月嫂每個月要休息兩天,這兩天恰是我們回去與孩子團聚的兩天。”想休息的盛海琳得不到休息,“大的哭小的叫,很多時候我都精神恍惚了。”
“我已經63歲了,為了孩子幾乎拼了。”盛海琳說。
美好心愿
女兒盡早自立自強
“我要是不在的話,她們要有養活自己的本事,靠別人都沒有用。”
盛海琳感到能力有限,“很多時候真的帶不動兩個孩子,所以才會請月嫂。”
盛海琳希望雙胞胎女兒可以盡早地自立自強自信,“我要是不在的話,她們要有養活自己的本事,靠別人都沒有用,最好(靠別人)這個念頭都不要存在。”
在智智、慧慧100天時,盛海琳夫婦就外出掙錢。“3個月大時,我走后她們就一直哭,哭兩三個小時,后來慢慢習慣了就不哭了,這就是變堅強了,懂得處理問題了。”
盛海琳認為,自己和第一次當母親不一樣,“經歷了那么多,我也從懵懂走向成熟,更有經驗。”盛海琳有從醫經驗,“從心理學上,我也更明白孩子這樣做原因是什么,想要表達什么。”
-未來打算
繼續做講座干不動為止
“我們夫婦倆就是想好好活著、健康活著,這就是我的夢。”盛海琳退休前曾是合肥一家醫院的院長,“對于醫學這塊我非常懂,所以會很注重醫療保健。”盛海琳說。
現在盛海琳依然在全國奔波,公司的老板曾表示,希望她繼續干下去。而盛海琳本人態度也很鮮明:“能做多久做多久,干到干不動為止。”她稱等身體差一些,就固定在一個城市,“即便不去做保健講座,就在醫院做個醫生,一個月的收入也很可觀。”
“我的人生經歷那么跌宕起伏、大起大落,充滿了悲歡離合,70歲以后,我可以出本書。”盛海琳對自身要求很高,只要有想法,就一定會實施。
對于小自己60歲的女兒,盛海琳堅信自己可以一直陪伴她們。做試管嬰兒以前,盛海琳認為,自己一生最幸福最快樂的時候應該是在74歲,“那時大女兒44歲,她工作穩定,我也沒有煩惱。”突如其來的變故讓盛海琳把時間往后延了30年,依照現在的年齡,“我兩個小女兒40歲時,我是不是該100歲?到那時,也就是我最快樂的時候,我也可以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