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資金是貧困群眾的“生存錢”、“保命錢”,但今年審計署對19個縣的扶貧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審計時卻發現,那些本應對脫貧發揮四兩撥千斤作用的資金卻普遍存在被騙取、挪用,損失浪費嚴重等問題。(12月29日《中國青年報》)
扶貧制度的著眼點是貧困地區的底線公平,是通過資金扶助賦予其造血功能的一種機制。不過從審計結果來看,就連這樣的資金一些人尤其是一些領導干部也敢大膽地挪用,使之變成政績工程的護膚膏,變成送禮、旅游、接待、購車的萬能小金庫,這實在是人們始料不及的。
審計結果不僅曝光了扶貧資金五花八門的用途,而且再一次證實了其被騙領挪用的嚴重程度,以至于讓人們對這一制度的未來捏了一把汗。
好制度執行難、落地難,制度善意結不了善果,是社會轉型期的一種常見現象,而好制度不被善用,長期疊加的結果就是,這項制度本身也難得善終。
我們就不幸見識到許多好制度正面臨尷尬出局的危險。比如自主招生制度吧。在全國統考制度為主的前提下,自主招生是擴大高等學校自主權,培養教育創新人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輔助制度,甚至還可能為未來高校真正實現自主招生積累經驗,成為未來高校招生的一大改革方向。但是貪污、賄賂、權力失信,正如一條條陰險的毒蛇,無情地鉆穿了制度的籠子,使這項制度的效力、尊嚴蒙羞。而其直接結果就是,因此出現貪腐案件的中國人民大學,在讓全國人民大跌眼鏡之后,不得不宣布取消2014年自主招生考試。
再比如住房公積金制度。在住房商品化以及購房壓力日益增大的今天,這原本是一種社會性、互助性、政策性的住房社會保障制度,但是如今在某些單位尤其是一些壟斷國企,已逐漸淪為一種隱形福利。據調查,公積金的肥瘦不均已相差10多倍。工資越高的,福利越好,公積金繳存越多;而工資越低的,福利越差,公積金繳存越少,越沒有能力買房。保障制度本來是要重點保困難群體的,最后居然是越富越保。以至于一些專門研究這項保障制度的學者呼吁:可以考慮取消住房公積金制度了。
類似被人鉆空子的好制度還有不少。比如選拔年輕后備干部制度、事業單位逢進必考制度等等。
關于制度,有一個說法是“好制度使壞人變好,壞制度使好人變壞”,但是為什么會出現好制度被人鉆空子的尷尬呢?我覺得這主要是因為好制度尚未形成體系。尤其是一些好制度與好制度之間并不互相銜接,中間不只有斷裂帶,甚至還讓早就該摒棄的壞制度如特權優先、金錢至上、間接世襲之類的廁身其間。
在轉型期,要讓好制度形成體系,殊非易事。眼下當務之急是拯救好制度。拯救好制度就是要通過公開透明的程序去彰顯制度效力,拯救好制度尤其要嚴懲那些敢于玩弄制度于股掌之上的不法之徒。(嚴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