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壓軸的網絡熱詞,非“馬上體”莫屬。昨天(12月26日)新華社等權威媒體發布相關新聞,以網友將鈔票放置在玩具馬背上寓意“馬上有錢”為例,引用專家的分析說,“馬上體”作為一種民俗文化,它的出現,“是一種網民的自發狂歡”,應該進行“積極向上的正確引導,避免其向低俗的方向發展”。
就像延參法師表示希望給國腳開開光、但對預測世界冠軍笑稱“不能公開”一樣,“馬上體”對于網友來說,其實是一個將煩惱和夢想,通過接龍的網絡形式加以宣泄的過程。專家看到的是形式的“狂歡”,我看到的則是內心的憂慮,是網民將發自內心的需求、訴求,用歡樂的戲謔,表達真實的向往,其間充滿著面對現實生活所需所求一時不能實現,留在心頭的一份焦慮和憂傷。
歲末的“馬上體”,是網民對“你幸福嗎”這樣的“找甜體”,報以網絡蓋樓式的另類回復。馬上有房、馬上有車、馬上有權(犬)、馬上有一切(一茄)、馬上下單(蛋),甚至馬上有熊(胸)、馬上有對象(兩只大象),都寄托了現實生活中的屌絲,或對基本富足生活的向往,或對現實不公的批判,或對人生不圓的嗟嘆。看上去句句是戲言,卻條條是現實。
人往高處走。人醒著的時候,肯定把夢向好里做。有錢有車有房的夢想,我看很積極、很向上,一點都不低俗。需要正確引導的,不是“馬上有”的夢,而是那個想,看想要的是不是干干凈凈的東西,是不是干干凈凈地擁有。比如馬上有權的權,這個區別于物質的東西,如果很多人都想馬上有,那肯定不是想的人有問題,而是權有問題。由此,需要引導的不是做夢的人,而是已經擁有的人。
央視昨天播了一條新聞,跟“馬上體”最熱的那句“馬上有錢”有關,得到了網友狂歡式的相傳。這條看上去很溫暖的正能量式的新聞,說今年中華全國總工會等聯合開展專項檢查,為農民工追回欠薪達73.29億元。這條新聞帶給很多農民工,竟然還是個“馬上有”的可能性,實在是一個辛酸的夢。是個正常人,怎么都看不出狂歡的味道。
向往馬上下單(蛋),是因為經歷了太多的馬上滾蛋。向往馬上有房,是因為很多人在工作生活的地方還是上無片瓦。向往馬上有權,是因為很多民眾吃到過手上有權者的苦,見多了權力帶給別人的福。
所有的“馬上體”,其實是中國夢在百姓身上的具體體現,集中起來,就是強國夢、富民夢。如果將“馬上體”看作是一部分中國人希望一夜之間不勞而得,持這種思維判斷的人,自身已經很低俗化了,應該接受民眾的正確引導。(劉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