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很多聾兒在“排隊”等待救助,省殘聯呼吁社會各界積極奉獻愛心解貧困聾兒之急
伴隨著醫生仔細調機,小梓銘“哇”地哭了——她被耳朵里那么清晰的聲音嚇著了!“孩子,不怕,啊,我們聽見啦,以后就能和爸爸媽媽說話啦,可以唱歌、跳舞、聽音樂啦!”媽媽蘭海英安慰著她,眼淚忍不住吧嗒吧嗒掉下來。這是12月24日9時,發生在石家莊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耳鼻喉科聽力檢測室的一幕。
小梓銘來自承德圍場,今年還不滿3歲,生下來就有聽力障礙,1歲兩個月時因患肺炎發高燒導致完全失聰。幸運的是,她搭上了七彩夢行動計劃聾兒(人工耳蝸)康復項目這趟惠民列車,兩個月前免費接受了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這次是專程前來接受第一次調機的。
0-6歲是兒童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我省目前有6歲以下聾兒近萬名,且每年新增近千人。植入人工耳蝸并開展科學的康復訓練,是幫助重度聾兒重建聽力的有效途徑,但高達20多萬元的費用,讓許多聾兒家長望而卻步。
為解貧困重度聾兒家庭之難,2006年以來,我省通過自籌資金和國家捐贈項目,先后為500多名重度聾兒免費實施了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并對其開展為期一年的免費康復訓練。小梓銘正是其中的第500例,接下來她就要前往省聾兒康復中心接受訓練。
12月24日上午,省聾兒康復中心教室內,一群佩戴著人工耳蝸的聾兒正伴隨著歡快的旋律做游戲。見記者進來,今年5歲的小新奇主動跑過來打招呼:“阿姨好!”“你好,你喜歡汽車的嘀嘀聲嗎?”“喜歡。”“你還喜歡什么聲音?”“什么都喜歡。”……一問一答間,你幾乎感覺不出他是個患先天性耳聾的孩子。
已在省聾兒康復中心工作兩年多的李海靈老師說,在這里經過一年的康復訓練,孩子們基本上能做到聽音放物、分辨不同的聲音,進行簡單對話。走出無聲世界后,他們原本孤僻的性格也逐漸開朗起來。“我帶過的孩子,有些已經和健全孩子一樣上幼兒園、上小學了。”她說,聾兒學習語言,最重要的是要趁早。無論多難,家長都要堅持,千萬不要輕言放棄。
省殘聯康復部副主任盧紅衛提醒聾兒家長,如孩子有人工耳蝸方面的救助需求且符合相關救助條件,一定要及早登錄中國聽障兒童服務網申報,并讓孩子雙耳佩戴助聽器,未佩戴者可向當地殘聯申請租賃。
“目前,由于資金等限制,人工耳蝸救助項目仍然滿足不了所有重度聾兒需求,很多聾兒在‘排隊’等待救助。”盧紅衛希望社會各界為貧困家庭重度聾兒安裝人工耳蝸踴躍奉獻愛心,幫他們早日走出無聲世界。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募捐電話:0311-85516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