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當天,北京、上海等城市均出現了煙花爆竹銷售量和燃放量下降、空氣污染情況好于預期的趨勢,但“好于預期”并不代表沒有污染。
1月31日,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向媒體通報,受不利氣象條件及春節燃放煙花爆竹的影響,1月30日(農歷除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及中西部部分城市出現空氣重污染過程。
京滬等地燃放減少,空氣質量好于預期
在北京,除夕18點至19點往往是燃放煙花爆竹的第一個小高峰。今年這個時段,記者沿北京四環路至二環路觀察發現,往年煙花此起彼伏、鞭炮聲連成片的景象不再,只是零星可以看到煙花升空,聽到幾聲炮響。
往年除夕夜燃放煙花爆竹的高峰一般是從23點40分左右,一直持續到零點30分后,而今年,驟然而起的花炮聲只持續了20分鐘左右。
北京市政府煙花辦統計數據顯示,當晚集中燃放持續的時間比往年明顯縮短。根據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的數據,今年除夕夜,由于煙花爆竹總體燃放量大幅減少,每一個時段的污染強度都有所下降。
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數據顯示,初一(1月31日)零點,北京空氣中PM2.5小時濃度最高值是246微克/立方米(PM2.5日均標準值為75微克/立方米),到1點,濃度迅速上升,但與蛇年春節部分監測站點1000微克/立方米以上的濃度相比,大大低于預期。
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介紹,煙花爆竹燃放造成的PM2.5污染主要集中在除夕20點和零點鐘聲敲響前后這兩個時段。初一凌晨1點到早8點,全市PM2.5一直呈下降趨勢。從早8點的監測數據看,市區濃度最低,已經下降到輕度污染水平,而密云、通州、順義等郊區站點在早晨又出現了一個小的峰值。
上海市環保部門監測,初一1點上海市PM2.5小時濃度達到最高值,為290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低45%。
煙花爆竹集中燃放成影響空氣質量重要因素
雖然多個城市除夕夜的空氣污染情況“好于預期”,但并不代表燃放煙花爆竹未造成空氣嚴重污染。
據環保部通報,1月30日,開展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的161個城市中,有68個城市發生了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16個城市空氣質量為嚴重污染。污染范圍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及中西部部分地區。與29日相比,重度及以上污染城市增加35個,其中重度污染城市增加28個,嚴重污染城市增加7個。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邢臺等7個城市為嚴重污染,臨沂等12個城市為重度污染,濱州等11個城市為輕度至中度污染,北京等9個城市為良。其中,邢臺為區域內污染最重城市。30日北京市AQI值為93,主要污染物為PM2.5。
長三角地區的南通等18個城市為重度污染,嘉興等5個城市為輕度至中度污染,舟山和麗水2個城市為良。其中,南通為區域內污染最重城市。
中西部地區的咸陽等9個城市空氣質量為嚴重污染,宜昌等20個城市為重度污染。其中,咸陽為區域內污染最重城市。
據介紹,除夕夜間煙花爆竹集中燃放是影響空氣質量的重要因素。161個城市中,1月31日凌晨1點到3點PM2.5小時濃度明顯升高。31日1點,128個城市PM2.5小時平均濃度大于150微克/立方米,為重度及以上污染。
其中,桂林、咸陽、株洲、衢州、西安等80個城市PM2.5小時平均濃度大于250微克/立方米,為嚴重污染。北京市PM2.5小時平均濃度為324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為嚴重污染。
不放炮過不好年?公眾呼吁“綠色春節”
“過年嘛,不放炮總覺得差了點什么,沒有年味兒。”除夕當天,北京市朝陽區一家煙花爆竹零售網點前人頭攢動,幾位正在選購的市民表示,春節燃放煙花爆竹是幾千年流傳的民俗,應該尊重并延續。
為了減少煙花爆竹燃放量,各地紛紛出臺措施。北京市縮減煙花爆竹零售網點數量,出臺重污染日全市范圍內禁放的措施,上海正規煙花爆竹銷售點同比壓縮近20%。
上海市統計局公布的“2014年上海市民燃放煙花爆竹意愿調查報告”顯示,在1000多名調查對象中,85.6%表示今年春節不購買煙花爆竹,81.1%贊成全年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上海市法學會副秘書長湯嘯天認為:“燃放煙花爆竹重要還是維護空氣清潔重要?這個道理是清晰可見的。大量事實和數據已經表明,燃放煙花爆竹既危害人身安全,又有害公共利益。”
事實上,能夠替代燃放傳統煙花爆竹,既有年味兒又環保的過年方式并非沒有。在北京,大小批發市場里電子鞭炮受到歡迎。“平時能當個裝飾,也能發出鞭炮的聲音,又好玩又環保。”北京市民李飛說。
12位屬馬的市民在上海萬佛寺敲響108下吉祥鐘聲,同樣讓除夕之夜紅紅火火。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仲富蘭說:“這樣的活動保留了傳統,突出了年俗,通過傳統文化形式,凈化了人們的心靈。”
一些網友呼吁大家過一個“綠色春節”。“天氣霧霾也許不全是你的問題,可你做一點點自己該做的不可以嗎?讓我們過一個健康、祥和的春節不好嗎?”(人民日報綜合新華社及本報記者孫秀艷、余榮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