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與情人節“邂逅”,湯圓與玫瑰“牽手”,然而原本浪漫的“雙節合璧”,卻讓不少網友“吐槽”。元宵節原本就有“情人節”的影子,在未婚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古代,元宵觀燈,為青年男女邂逅提供了機會。可惜如今的青年一代,只記得西方情人節和中國的“七夕”,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2月14日情人節是起源于羅馬的舶來節,原本只是純粹表白表達摯愛,在中國一落地卻不小心成了奢侈豪華、攀比消費的節。玫瑰花漲價,巧克力走俏,餐廳大打“浪漫牌”紛紛推出各類“情人”餐。由于搭上情人節列車,此類消費的價格也一路狂飆。不僅平時推出的優惠活動一并取消,還用“套餐”等誘導消費者“破費”。各大商家也打出節日促銷的幌子、實際就是打最低折扣也比平時的賣價要高出不少;不少情侶還沒來得及享受浪漫,就先體會了一把“情人劫”。商家如此借此機會大聲吆喝,大撈一把,節日味變成商業味,某些節令商品價格高出平時很多,讓我們本應該的“甜蜜的消費”變得心里酸酸的。現在不僅情人節,幾乎所有的節日都是如此,長此以往估計連汽車票、火車票等交通費用都可能大漲,還有誰過得起節日呢?我想大家在感慨節日被“劫”的同時,更應反省自身,樹立積極健康的消費觀,淡化拼錢、拼禮、拼父母的過節方式,強調營造溫馨浪漫的節日氣氛,提倡“拼真情”“拼感動”。“宣揚‘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中國式’愛情,用樸實無華裝飾的愛情,才會遠離商業的喧囂,也不會在浪漫之余品味到‘酸’的滋味。”
TOP1:情人節花了多少錢
過年紅包還剩多少?花了這么多,你的情兒知道嗎?給妹紙花了這么多,你老媽知道嗎?
元芳發微:在浪漫之余品味到‘酸’的滋味了么?
TOP2:正月十五鬧元宵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元芳發微:元宵節原本就有“情人節”的影子,在未婚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古代,元宵觀燈,為青年男女邂逅提供了機會。可惜如今的青年一代,只記得西方情人節和中國的“七夕”,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
TOP3:猜燈謎,鬧元宵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元芳發微:文化遺產應繼承。
TOP4:元宵情人節快樂
今年,中國的民間情人節將與西方的傳統情人節,同時出現在陽歷2月14日(農歷馬年正月十五),這天也是中國的元宵節。這一有趣現象,19年才出現一次,上一次發生在1995年,下一次將出現在2033年。在這個特殊的日子,你怎么過呢~
元芳發微:原本只是純粹表白表達摯愛,在中國一落地卻不小心成了奢侈豪華、攀比消費的節。
TOP5:刀削面申遺
作為山西名片的刀削面一直以來是人們喜愛的美食,不僅做法講究,還是山西歷史的代表,強烈建議申遺!
元芳發微:看看熱干面申遺后,面食家族都來了!
TOP6:少數派愛情
對性與愛的行為規范的研究有無數種方式,其中提綱挈領的問題無非是——人們在做什么?和誰一起做?如何做?做不做?以及為什么要這樣做?約翰·蓋格農在《性社會學》一書中闡釋了“性腳本”概念。一個社會的性腳本有多少份,取決于這個社會復雜與開放程度。
元芳發微:少數派的愛情,是自己選擇的。但他們的愛情會被父母親人不理解,傳統的中國習俗不允許的,我們跟不上國際節奏,還差若干年!
TOP7:加班遭婆婆退婚
因為春節加班沒能陪男友一塊回去過年,某游戲公司的策劃邱瓔瓔竟然遭婆婆退婚,而男友竟然順從了婆婆的意思,哎呀,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啊!
元芳發微:分開也好,不然到最后也沒有意思。
TOP8:八大菜系之母
2月1日@央視新聞稱“豫菜是中國各大菜系的淵源…豫菜是八大菜系的‘母親’”。然不少陜西網友認為,陜菜才是中國最早的母菜系。河南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稱豫菜是中國菜系的姥姥。也不必比高低,無論認不認都是曾經的歷史。
元芳發微:好好研究一下歷史,專家會告訴你答案。
TOP9:大熊貓錦意之死
國寶客死他鄉,動物園過往劣跡斑斑。事發之后鄭州動物園慌稱錦意回川,四川方面否認后國寶猝死方才曝光。有網友爆料稱錦意曾在夏天被強逼“坐臺”,頂著酷暑和游客合影,稍不配合就是一頓鞭打。國寶尚且淪為印鈔機,其他動物的境遇可想而知。反對動物園利用動物牟利,我承諾,我轉發!
元芳發微:保護動物保護熊貓!錦意走好!
TOP10:我是月欠族
最近網上又現新名詞[月欠族]。指沒到月底錢就花光,需要透支的族群,比月光族更兇殘的存在;按患病程度可分三級,一級:尚能自給自足收支相抵的,叫一敗天地;二級:敗完自己又開始啃老,叫二敗高堂;三級:找了個臭味相投的伴侶,叫夫妻對敗。
元芳發微:別說我是月光族,太抬舉我了,小編我現在月欠族了。(文/孑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