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新聞頻道 > 速讀中國

法國學生PK中國學生 靠套公式做不出有趣的數學題

來源: 中國青年報  
2014-03-21 09:02:38
分享:

  中法3萬名高中生同時同題競賽

   英國人剛走,法國人又來挑戰中國數學

  手握由4張A4紙組成的中法文對照的“另類”彩色數學試卷,上海光明中學校長、資深數學教師穆曉炯點了點頭,“這題目有點難度,很有水平,是競賽題”。

  北京時間3月19日下午,法國時間是當天上午,中法兩國各有25所中學的近3萬名高一、高二學生正在做著同一份數學試卷。這份試卷,由中法兩國的資深數學教師共同出題,旨在選拔優秀學生在今年6月或7月分赴對方國家參加暑期科學夏令營。

  活動主辦方之一、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的一名負責人告訴記者,中法兩國青年學生的交流年年都有,但以數學學科為紐帶,這是第一次。這個說法,得到了法國駐滬總領事盧力捷的肯定,他說,“上海學生的數學很強,今年特地增加了數學交流”。

  一個月前,由于上海學生連續兩屆獲得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的縮寫,記者注)測試全球第一的驕人戰績,英國、南非兩國均主動與上海方面接洽,其中,英國更是派出由教育大臣領銜的校長團隊專程來學“怎么教數學”,BBC甚至還在上海拍攝了與數學學習有關的記錄片。

  這一次,中法兩國原本普通的學生交流活動,又被打上了“數學”的烙印。除上海上外附中、進才中學、光明中學、甘泉中學和上師大附屬外國語中學外,還有來自安徽、江蘇等省份的20所學校學生參與了此次競賽。

  靠套公式做不出有趣的數學題

  “全球迄今共有52人獲得過菲爾茲數學獎(數學界的諾貝爾獎,由國際數學家聯合會組織評定——記者注),我們法國占了其中11人。”媒體見面會上,盧力捷一邊介紹法國數學的強大背景,一邊忍不住再次提起了PISA測試,“上海數學的地位也相當特殊,我們都注意到了PISA測試中你們取得的驕人成績。”

  法國人也想看看,上海的中學生究竟有哪些過人之處。而同做一套試卷,最能分出高下。

  盧力捷夸贊上海數學之時,光明中學的一間教室里,高一法語班學生顧健平早就做完了那套被校長盛贊“有水平”的數學試卷,等待交卷。主辦方給了兩個小時時間,顧健平只花了一個小時多一點的時間就完活兒了。

  “沒想象中那么簡單,很考驗創造力。”做完這套題,顧健平與其他同學交流后發現,每一道題,都會有N個同學給出N種不同的解題方法,“這樣的數學考試,才好玩吶。全部照搬公式有什么意思?”

  校長穆曉炯曾獲得法國政府頒發的法蘭西金棕櫚教育騎士勛章,在中法教育事業交流方面,他經驗豐富。穆曉炯對這套試題的評價是——僅就知識點而言,我國初三以上的學生都能做;但數學分析能力、創新思維能力方面,變化非常大。

  令高一學生、法語班班長張海塵印象最深的是自己從來沒有見過的題型——作圖題:“我們的考卷里,X是橫軸,Y是縱軸,雷打不動。但法國人的卷子里,X可以變成縱軸,Y可以變成橫軸。”

  最有趣的是,“中式”試卷里常常出現的“給坐標求點”題,到了“法式”試卷里,變成了“給點求坐標”,“我們的題,套套公式就能馬上做出來,法國人的題里,很多公式要當場推導,沒法兒死套。”

  別拿數學當文科

  穆曉炯就在一次赴法教學交流中,研究過“套公式”這件事兒。

  “我們的學生對數學公式的熟練程度比法國人強很多,做題快。但法國孩子不會背公式,他們都是考試的時候慢慢推導,推出來再慢慢做題。”穆曉炯言語中流露出對“法式”數學教育方法的喜愛,“我們很多同學把數學當文科來學,死記公式。數學其實是一種思維體操,慢慢推算才是鍛煉思維能力的最佳途徑,而不是反復做題。”

  高一學生張海塵親眼見過法國學生做題,“一步一步,按部就班,一點都不著急,從沒見誰跳步走過。”張海塵平時做數學題喜歡“跳步走”,他說,如果不記公式,照法國人那樣慢慢推算做題,成績一定好不了,“我們這里就是抓分,速度一定要快才行。”

  這次的中法聯合數學題,張海塵覺得“有難度”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能套公式”。類似這樣有創造力的題,在國內試卷中幾乎沒有。

  高一學生顧健平這樣評價“套公式”的問題,“老師平時上課確實講過,不要死記硬背公式,要我們自己多推理、多鍛煉,可是考試的時候,不套公式哪來得及做題啊?”

  法國考試給的時間“超長”

  顧健平今年寒假剛剛到法國的魯昂工程師大學上了兩個禮拜的課,其后還到巴黎一所中學聽過兩天的課。這次的中法聯合數學題,顧健平感受到一股濃重的“法式”味兒,“最明顯的就是考試給了超長時間,就那么幾道題居然給了兩個小時那么久。”

  她在魯昂工程師大學上過法語、物理、數學、信息化、自動化等課程。數學課上,她常常詫異于老師極大的“包容”能力,“今天上課剛剛講完的一道題,明天考試就再考一次同樣的題。哪用得著背什么公式,直接推吧,考試給的時間超長。”

  就像她剛剛完成的那份中法聯合數學試卷,顧健平覺得題目其實“不難”,考查重點是“推理、變通能力”。

  以她對法國教師和學生們的了解,法國老師絕不會出那種又偏、又難的題來為難學生,“老師要是出特難的題,學生們考完會提出抗議,表示不能接受。”

  在巴黎一所中學的聽課過程中,顧健平甚至發現,那里的數學課“特別簡單”,“他們8年級上的數學課,相當于我五六年級時學的課。”

  盡管難度系數很低,但法國人的推理、思維能力卻令顧健平頗為欣賞,“你別看他們慢悠悠地推算公式,他推出來特別有成就感,對這門學科也會特別喜愛。這樣的教育,才有可能出‘大家’、‘名家’。”

  此外,法國中學的教學評價體系也令顧健平印象深刻,“上課老師問再簡單、再蠢的問題,都要主動舉手回答,一堂課全程沒發過言的,老師就算你沒得分。課堂得分所占比例比期末考試分數大多了。”

  與之相對的是,顧健平說,內地進入高中階段以后,同學們上課時大多埋頭記筆記,無暇回答老師提問,“我們高中課堂發言明顯少了很多,大家記筆記、做作業都來不及。哪還有空鍛煉什么邏輯思維能力?”(

關鍵詞:教育,考試,數學責任編輯:李雪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