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遭遇吐槽……校服變革,“美”卡在了哪兒?
如何得體又美觀 當前,對校服呼聲最高的就是校服款式和面料舒適度的問題。 “下一步,我們將在學生裝的安全、質量、款式、品質、服務機制等方面加強研究,深入挖掘學生裝(校服)在德育、美育方面的培養功能與教育價值。”在日前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舉行的推進校服工作會上,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副主任劉詩海表示。 就校服而言,有運動裝,有制服,甚至是生活裝。 “學生也有制服,款式也好看。但是,學校沒有專門的更衣室,不方便學生及時更換。”清華附中副校長杜毓貞告訴記者。 這的確是不少學校的苦衷。北京市海淀區衛國中學校長張燕玲就表示,制服雖然好看,但并不適合學生每天的活動功能,“比如做操等,換服裝特別麻煩。” “制式服的季節性太強,只有春秋兩季才用得上。另外為了減輕家長負擔,我們沒有每年更換制式裝。”北京中關村二小鮑海楠說。 平時,穿梭在校園,最常見的還是運動式校服。 一些網友亦有相同的感受:“正裝固然好看,但在校生這么多,更換起來很不方便,運動式校服更適合些。” 美,需要有條件配合,比如提供更換衣服的場所。而這,即便在大城市的中學,也很少有學校可以做到。 “其實,運動服也可以做成漂亮的時裝來穿。我們已經開始了服裝新面料的利用和新款式的開發這兩方面的研究。作為企業,我們希望教育部推行準入制度,這樣我們正規的企業就有了一個安全的渠道。”安徽宣城博仕家紡董事長朱貴康提議。 北京服裝學院副院長廖青表示,從技術層面來講,校服美觀強調的是校服的適體度和它的舒適性。 她介紹,今年教育部批準在北京服裝學院成立全國中小學學生裝(校服)研究中心,開展學生裝(校服)相關標準研制工作,目前中心正在著手三方面工作,一是建立中小學生人體尺寸數據庫,在大量采集中小學生人體尺寸的基礎上,分析歸納體型特征,錄入到體型數據庫。二是研究運動中的中小學生的體態、體表、尺寸變化特征,建立服裝的放松量,進而建立服裝號型標準,這個標準需要保證標準號型的人體覆蓋率。三是開展服裝工效學方面的研究,特別是研究運動過程中,中小學生的生理變化特征、溫濕度的變化特征,這樣可以結合面料的特性,比如排汗好、透氣好的面料,以保證服裝的舒適性;再比如某些部位,運動時,變化尺寸大的,就需要彈性更好的面料。如此,設計出來的服裝既能夠合身,又舒適,更重要的是服裝對人體能起到保護作用。
|
關鍵詞:校服,變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