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思源 河北人快來團購丹江口水庫“愛心魚”
2月2日,丹江口市愛心人士在買“愛心魚”。本報記者原付川攝 為保清水北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庫忍痛清理網箱養魚,300多萬斤鮮魚正愁銷路—— 保清水北送,限期清網箱,300多萬斤鮮魚愁銷路 2月2日,寒冬臘月,丹江口水庫庫區氣溫逼近冰點,雪后的湖北丹江口異常濕冷。從丹江口市政府出發,驅車近十公里,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穿過同心橋和移民村,記者來到丹江口市計家溝村43歲的漁民楊朝發家。 “背著近百萬元的貸款,往年都是緊俏貨的優質翹嘴鲌,今年卻遭遇了‘賣魚難’,十幾萬斤滯銷的魚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楊朝發的心情很差,但每天還得拖著疲憊的身體看管成魚。他失落地說:“辛辛苦苦養大的魚,成本價銷售都賣不出去,每天光喂魚飼料都得四五千塊錢。” 丹江口水庫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為了南水北調一庫清水潤北方,為了守好北方人的“水缸”,保護丹江口水庫水質,像楊朝發這樣養了半輩子魚的庫區漁民,忍痛舍棄致富飯碗網箱養魚,賣魚上岸另謀生路。 據丹江口市委宣傳部外宣辦主任周玉娟介紹,庫區網箱養殖主要有三種,分別為庫汊養殖、天然養殖和投餌養殖。前兩種對水質有凈化作用,而投餌養殖喂魚飼料的過程中易造成水質富營養化,長此以往有可能影響水質甚至造成污染。為此,去年7月,該市政府啟動取締水庫網箱養殖工作,要求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網箱取締。大壩上游兩岸的3個鄉(鎮、辦事處)是先期清理試點區域,轄區漁民必須在今年3月15日前取締網箱養魚,目前這三個地區待售成魚有300多萬斤。 丹江口水庫80%以上的魚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翹嘴鲌,屬消費市場上的中高檔水產品。由于丹江口水庫水質較好、水溫較低等原因,翹嘴鲌在這里的生長速度較慢,一條翹嘴鲌4年才能長到3斤左右,養殖成本相對較高。 丹江口市水產局副局長熊志邦告訴記者,春節前這一段時間正是丹江口市成魚的銷售旺季,往年翹嘴鲌平均每天能銷售10萬斤以上,而今年平均每天僅銷售2萬多斤。更令漁民們難以接受的是,翹嘴鲌等優質魚的價格低得離譜。“2斤左右的翹嘴鲌往年一斤能賣到20多塊錢,今年卻只能賣到十一二塊,這最多也就是個成本價。過去一天能往外賣魚5000多斤甚至上萬斤,現在一天賣幾百斤都難。”64歲的養殖大戶李如成說。 “面臨網箱拆解上岸壓力,漁民都急著賣魚,300多萬斤鮮魚集中上市,驟然增加的供應量沖擊了鮮魚的價格。”熊志邦說。采訪中,不少漁民向記者坦言,魚不好賣,只能減少魚的喂食,節省成本,一些漁民在打聽聯系經銷商的同時還到縣城找兼職,希望能多掙點錢彌補養魚虧損。 希望愛心人士進行團購,500斤以上起運 為解決“賣魚難”問題,丹江口市成立了“愛心魚”銷售辦公室,向外公布銷售電話,向全市黨政機關干部職工發出倡議書,鼓勵獻愛心購買“愛心魚”,目前每位干部職工都已購買了10斤至50斤不等的“愛心魚”。向經銷商大戶提供財政補助政策,在北京、武漢等地設立專賣店。 “政府部門發起的‘愛心魚’認購活動,幫養殖戶賣掉約20萬斤魚,但這離賣完魚還有很大的距離。”丹江口市水產局局長朱憲林說。 丹江口庫區漁民“賣魚難”引發社會各界關注,全國多家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大批鮮魚亟待銷售一事傳遍全國,“愛心魚”熱線電話被打爆。丹江口市水產局總工程師張華說,一些企業、電商平臺和熱心人士開始關注,并積極聯絡洽談,但對于快要過年的漁民來說,目前銷售的幾十萬斤魚,相比300多萬斤的龐大總數來說,數量還是太少了。 “熱線電話公布出去后,我的主要工作成了接電話,多的時候一天能接到上百個。”有著30年漁業管理經驗的熊志邦,敏銳地發現一個問題——致電者眾,買魚者稀。他向記者分析,全國各地愛心人士認購“愛心魚”非常熱心、有積極性,但大多希望能夠送貨上門,但這對漁民來說顯然不現實。很多水產經銷商來電承諾可大批量購買鮮魚,卻要求壓價,這種賠本甩賣漁民接受不了。淘寶網等網上店主紛紛向漁民伸出橄欖枝,但因廣大漁民缺乏物流、產品包裝等經驗,短時間內難以提高銷量。 “魚產品深加工是一個重要出路,但300多萬斤成魚,丹江口市的加工消化能力有限。”經過幾天的琢磨,熊志邦總結出一個解決“賣魚難”的辦法:愛心企業和協會組織愛心人士進行團購,500斤以上起運。“如果石家莊一位愛心人士要購買5斤‘愛心魚’,運輸成本至少50元,漁民起魚、找人包裝費力費時,短期內實現不了。”熊志邦舉例說,如果河北省能有人團購500斤鮮魚,每斤魚的運輸成本不到3元,漁民找人包裝的成本也會大大降低。 采訪結束時,記者心里沉甸甸的。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受益省份之一,希望我省愛心企業、組織或有需要的商家,積極組織團購“愛心魚”,幫庫區漁民解燃眉之急!
|
關鍵詞:丹江口水庫,水源地,愛心團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