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計委官網近日刊登了《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于征求擬批準金箔為食品添加劑新品種意見的函》。函件稱,經審核,擬批準金箔為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現已開始征求各相關單位意見并向社會征求意見。允許金箔作為食品添加劑的產品僅為白酒,最大使用量為每公斤0.02克。
謹防食品添加劑被濫用
從行業協會和專家并不積極的態度,以及公眾費解的表情中,想必衛計委已經能夠看見此番征求意見的結果了。而從輿論“也是醉了”的揶揄聲中,更值得拷問的是:國家衛計委此舉動因何在?
也許,國家衛計委只是想說明,金箔可作為食品添加劑而已。但為什么函件中顯示,允許金箔作為食品添加劑的產品僅為白酒呢?難道,只有金箔可食用的生產工藝,只能與白酒的生產與制造相匹配嗎?
金箔作為食品添加劑新品種,條件也許是充分的,但是不是必要,作為監管部門,國家衛計委或許應該在鼎沸的輿論中進行反思。食品添加劑被濫用已經備受公眾詬病,盡可能地節制添加劑的使用,已然是社會共識,在此情境下,國家衛計委增加這既無技術必要又非健康所需的金箔為食品添加劑,著實令人費解。
明明需要做減法的,非得反其道而行做起了加法,并且還沒有明確地表明功用和價值,這就難免讓公眾浮想聯翩。尤其是在白酒市場面臨重新洗牌的格局之下,金箔“轉正”難道是為了刺激高端白酒市場?甚至也有人懷疑,這背后是否存在著某些復雜的利益關系。
或許,國家衛計委的行政之手,主觀上并無意摻和到市場利益鏈條上去。但“金箔入酒”的無謂,被鄭重地拿出來征求意見,客觀上可能造成白酒行業市場格局的轉變——當加入金箔被允許,站在技術和健康角度沒有必要,但對于癡迷于搞噱頭、重營銷的白酒行業而言,這卻是一種重要的催化劑。專家、公眾眼中的無用、多余,在等待著逆襲的酒企們眼中,卻可以作為營銷噱頭大用特用。
按照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馬勇的說法,“衛計委發布這種征求意見函,估計是有關方面提出了相關申請”。那么申請方的理由、依據和目的又是什么呢?非必要的金箔列入食品添加劑范圍且專門針對白酒,背后笑著等待意見通過的人,也許正是陷衛計委于尷尬境地的人。
客觀而言,關于食品添加劑的存在,有著其屬于科學和功用的邏輯。但作為監管部門,更應該遵循公共邏輯,即食品的安全性。而盡可能減少非必要的食品添加劑,正是為了更好地防止被濫用而成為食品安全問題。國家衛計委將不必要的金箔列為食品添加劑新品種,顯然是違背這種公共邏輯的,這也是為何受到公眾質疑的原因。
嚴格管理和控制食品添加劑被濫用,堅決取締非必要的食品添加劑,這是身處食品安全焦慮中的民意所期,亦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必由路徑。而國家衛計委將既無技術必要亦非健康所需的金箔列為食品添加劑,反其道而行,也難怪民眾看著“也是醉了”。(時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