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計委官網刊登函件稱,經審核,擬批準金箔為食品添加劑(僅限于白酒中)新品種,將純度為99.99%純金以物理方式等生產工藝形成食品添加劑金箔,最大使用量為每公斤0.02克,公開征求意見。然而為何在白酒中添加金箔以及添加金箔的好處,函件卻只字未提,被行業協會質疑違反“技術必要性”。而且此前,“金箔酒”被認為非法,“征求意見”昨日經媒體報道后,引起了民眾對其食用安全性及可能引起奢靡之風和借此提價等的質疑和廣泛討論。
食用微量金箔,安全性上難挑剔
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副教授“@三思逍遙”:一般而言,你吃進兩克金,鋪開來大約有一平方米,但由于我們的腸道表面積高達360平方米,所以想把腸道鍍一層金的想法,就不太切合實際,這意味著你需要攝入720克黃金。且由于金的化學性質很不活潑,在胃腸道環境中,無法轉變成黃金離子,所以雖然它是重金屬的一員,但不會因食用而發生中毒事件。
營養與食品安全專家阮光鋒:金屬金在食品中主要作為色素使用,而且因為一般使用量和應用都非常少,是國際上廣泛應用的添加劑,在歐盟、澳洲和新西蘭都未限量規定,在日本一些地方特產就是金箔和金箔食品。我國也有金箔入藥的歷史,古代一些因喝了少量含有金箔的酒而死亡的案例,極有可能是冶煉技術有限,金的純度不高,含有其他有毒雜質。吃進去的黃金會隨糞便排出體外,金箔也一樣。
一場以黃金為噱頭的行銷探索
科學網—楊國力:500克裝白酒如果添加最多0.01克金箔,按目前市價99.99%黃金原料價格也就200多元,成本不過2元多錢,但是,商家營銷倒是可能抬高價錢。作為純糧固態發酵的白酒,添加金箔對其品質沒有任何改善,也沒有什么作用,唯一的作用就是酒中如天女散花般的金箔可以成為身份和財富的象征,變得高大上,滿足消費者視覺感受和脆弱的虛榮心。
微博網友“WindWang”:無論什么形式,加金箔的酒就是個笑話。古人迷信尚可理解,今人迷信這個就太可悲了。想弄個噱頭蒙錢就直說,少弄這些怪力亂神的東西。
果殼網友評論:新一輪概念酒來臨。八項規定反腐倡廉,白酒市場迅速跌落,實際上變動成本遠遠低于收入,但是因為在高利潤率時代各種盲目建設,導致很多酒廠難以為繼。金箔酒或許就是一種新銷路,估計在零售端,甚至不會作為酒類出售,而是一種含酒的藝術品。從監管的角度來看,放開固然不會危害消費者身體健康,但顯然眼下并非最好的時機,即使有一天放開,那也應該是放開所有的食物添加金箔。
管理部門“征求意見”不能走形式過場
微博網友“閑刷微博”:正事不足,閑事有余,迎合資本,助推奢靡。
新浪網友“琥珀色的湖泊”:中國官方公信力下降一大原因就是發布政策不說明原因。看看評論就知道民智水平了,你衛計委還在那裝高冷。
新華日報—顧德寧:政府管理部門在征求擬批準金箔為食品添加劑新品種意見的函中,至少要說說清楚,有關法規是否做出了調整、為什么可以在白酒中添加金箔、將金箔作為食品添加劑到底有何好處、有何科研依據和數據?管理部門在這方面組織和開展了什么調查研究,樣本多大,人數多少,時間多久等等,以回應人們的關切。
可這些在函件里都沒有,函件很簡單,就是工業質量和工藝標準,語言也特專業。如此“向各界征求意見”難免給人“走個形式”或“走過場”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