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燃放煙花爆竹,人人遵循的傳統習俗,似乎成了千古不變的鐵律,改變不得。燃放煙花爆竹確實能夠帶來節日的氣氛,濃濃的年味,過年“放炮”約定俗成,在人們大腦中根深蒂固,在絕大多數人看來,燃放煙花爆竹是過年的規定動作。可是,近年來,每逢臨近春節,河北省各地都會出臺相關規定對燃放煙花爆竹進行規范和限制。一些人對政府的“禁炮、限炮”規定并不理解,認為個人燃放煙花爆竹對于整體環境危害不大,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采用迂回戰術。過年放炮成了一種不治的頑疾。
只要留心關注一下互聯網就會發現,歷年春節期間因為燃放煙花爆竹發生火災造成人員傷亡的事故不是一個小數目,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簡直觸目驚心。即便如此,好像與己無關,總是掉以輕心,“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殊不知,如果燃放煙花爆竹的事故萬一發生在自己身上,那傷害及損失就是百分之百。過年放炮是一種習俗,基于傳說中爆竹聲會把叫做“年”的怪獸嚇跑,有可能沒有把怪獸嚇跑反而引“狼”入室,這簡直是樂極生悲。
根據現代科學檢測發現,燃放煙花爆竹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粉塵等污染物,會使霧霾天氣加重,造成對人類身體健康的傷害。以2013年春節期間為例,石家莊主城區在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及十五的燃放時段,PM2.5濃度瞬間激增了60多倍,60多倍是什么概念?會引起重度污染,歡度新年要以破壞環境影響人們身體健康為代價簡直是得不償失,勞民傷財。
過年“放炮”,一邊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傳統,一邊是政府發出的“禁炮、限炮”文件。每一位市民村民都應該好好地權衡利害關系,過年放炮雖是增添了節日氣氛,或者是直接造成事故或者是破壞環境慢性地損害老百姓的身體健康。為了有一片藍天有美好的生活環境,相信每一位都應該做出明智理性的抉擇。2015年安徽政府報告中政府工作報告首提減少霧霾天,打響“呼吸保衛戰”,可見政府對環境足夠重視,老百姓對環境保護也應引起重視,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放不放炮當然是個人行為,即使政府文件明確規定,既要他律,更要靠個人自律。也許自家放炮對整體環境影響不大,如果每家每戶都像這樣想,那影響可就大了,積少成多,集腋成裘。春節在中國人心目中重千斤,確實一年忙到頭累到頭,該好好地慶賀,我們確實需要濃濃的年味。過年的習俗不是一層不變的,可以改變形式,與時俱進。家人團聚安樂祥和才是我們過春節必須恪守的根本。不僅在河北需要“禁炮、限炮”,其實在全國各地都需要“禁炮、限炮”,所有的人都需要提前做好思想準備,年俗要緊,但保護環境更要緊,切不可以犧牲環境人類的身體健康為代價來延續傳統習俗。“放炮”污染環境,年俗理應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