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環境保護嚴格執法如何落到實處?
來源: 中國環境報  
2015-03-11 16:21:31

  “兩會”前夕,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在召開媒體座談會時指出,過去環境執法過松、過軟,環保不守法是常態,而今后要把這個常態翻過來,讓守法成為常態。守法是底線,不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都要守法,這不是高要求,這是一個底線的要求。

  正在召開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紛紛發表觀點和看法,為下一步“鐵腕治理”環境污染、嚴格環境執法建言獻策。

  環保嚴格執法,全民更要懂法守法

  “作為環保工作者,我很著急,因為公眾普遍認為《環保法》是環保部門的法律,而不是一部人人需要了解、執行和遵守的社會法律。”談起環境執法工作,正在參加人代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環保廳廳長繆學剛向記者表示。

  根據多年基層工作經驗和環保工作經驗,繆學剛意識到,落實新《環保法》最主要的工作,是宣傳普及《環保法》,是讓全民都可以了解《環保法》,使《環保法》深入人心。如果只是靠執法部門落實《環保法》,《環保法》還是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現實中,公眾、企業、政府有關部門大多數還不了解新《環保法》的內容。“所以,要特別明確,新《環保法》不僅是用來執行的,更重要是被遵守的”??妼W剛說,新《環保法》不是單純地靠環保部門來執行,更是所有人需要遵守的法律。要執行和遵守,就需要了解自身的權利和義務。就如同交通法規,只有交警知道是不夠的,汽車、摩托車、自行車和行人都需要了解交通法規,不僅要了解交通法規,還要自覺遵守交通法規。如果所有的交通參與者都可以自覺遵守法律,即使沒有交警,交通秩序也會很好,如果有人知法犯法,那就將受到嚴懲。這個道理用在新《環保法》上是一樣的。

  繆學剛同時表示,實施新《環保法》,肯定不能百分之百的杜絕地方保護、降低環保門檻、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謀求發展等情況的發生,以后也不能保證不會發生,但是要求我們發現一起就應該依法查處一起,這樣既保護了環境,又促進了公平競爭。

  加大信息公開力度,推動公共監督

  “以目前的《環保法》規定來講,除了環保部門的執法之外,我認為輿論的監督非常重要,如果輿論監督的力度不斷加強,那么就會使環保部門的執法更加容易,相對的執法環境也就變得更好。”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古今來律師事務所主任吳青向記者表示,另一方面,一定要鼓勵公益訴訟,利用公眾的力量迫使企業遵守環境法規,改善環境質量。

  對此,不少地方已經積極開展了探索和實踐。山東省濰坊市去年11月下發的《濰坊市環境違法行為和環境保護執法人員失職瀆職行為有獎舉報暫行辦法》,就對公眾舉報環境違法行為給予了獎勵,其中適用于有獎舉報的工業企業違法行為,涵蓋了新《環保法》中的多種環境違法行為。此舉為新《環保法》的落實和實施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0年在全國首先設立有獎舉報制度的浙江省富陽市,14年來已累計查實違法企業1860家(次),罰款1650萬元,兌現舉報獎金360余萬元。

  “公眾監督的前提應該是信息公開制度。”吳青說,因此她同時建議要加大對環境信息公開的監管力度。因為沒有信息公開,所以公益訴訟以及調查取證等工作就很難進行,公眾監督也就很難實現。

  新修訂的《環保法》已經將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專章論述,并將其作為一項基本原則加以規定。環境保護部發布的《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暫行辦法》進一步對其進行細化,對于之前信息公開的范圍、內容、方式、監督等容易引發爭議的問題進行了明確,重點解決了“誰公開”、“公開什么”、“如何公開”、“如何監督”等問題,并對法律責任、獎勵等做出了明確要求。

  日前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傅瑩在答記者問時也明確表示,光有嚴格的法律是不夠的,還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執行。

  她同時指出,人民群眾的參與和監督也非常重要。新《環保法》為公眾的參與和監督提供了制度保障,要求政府、部門、企業依法公開環境信息,為公民個人、組織參與環境監督提供程序便利。

  用環保警察加強執法,需要探索過程

  2014年10月,安徽首支環保警察隊伍——銅陵縣環保警察被撤銷。從成立到撤銷,前后不到半年時間。與此同時,2014年10月8日,廣東省佛山市公安局環境犯罪偵查大隊掛牌成立。

  近年來,全國先后有15個省市成立了環保警察隊伍,且有5省在省級層面試水了環保警察,同時,也有一些地方的環保警察被撤銷。

  環保警察的設立與環境執法之間關系若何?在新《環保法》實施元年的全國“兩會”上,這一問題也引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爭議。

  “我國現在設有鐵路警察、海關緝私警察、交通警察、林業警察等,為什么不能有專職的環保警察呢?”全國政協委員潘曉燕表示。

  近年來,全國環境質量狀況局部有所改善,但總體形勢仍然比較嚴峻。污染屢禁不止,原因看似在企業或在環保部門,其實根源在執法機制不夠健全。潘曉燕認為,“要解決好當前這些環境問題,必須通過完善法律,建立有效的環境執法機制,更有效地遏制環境犯罪,保護社會公眾利益,作為政府環保職能部門應加大執法力度。”

  潘曉燕建議,設立環保警察專職化制度,提高環境執法部門的職能服務水平,有效遏制環境違法行為。

  “環保警察是加大環境執法力度的一種形式,新《環保法》授權的拘留權力只有公安部門擁有,而其他行政部門沒有這項權力,所以從這個方面說,有些國家設立了環保警察。”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政協副主席呂忠梅說。

  “目前有些地方在積極試點環保警察,為了加強對環境違法行為的監管力度,使環境執法更加專業,我感覺這是個好事情。”專業從事法律事務的吳青認為,“除了專業性,威懾性會更強。”

  “環境保護是一個專業性比較強的工作,至于有些人會擔心的環保警察執法過程中環境專業能力不足的問題,我認為不會出現。”吳青解釋說,這就好比目前各種各樣的刑事案件,也有很多是新情況、新問題,比如互聯網的犯罪問題等,也有專門的警察進行偵破,而這些警察的另一個身份可能是網絡專家,也可以有較高的環境專業技能。環保警察設立后,一旦發生涉嫌環境違法的案件,由于平時的學習和積累,肯定比一般警察更加專業。

  “環保警察具有較高的獨立執法性,負責偵辦所管轄范圍內環境保護領域犯罪案件;參與環境保護部門集中專項整治行動;分析、研究環境犯罪信息和規律,制定預防、打擊對策;查處違反國家規定運輸、處置有毒有害污染物;建立信息共享、聯合執法、日常巡查等長效機制;鼓勵群眾舉報環境違法線索等。”潘曉燕做出進一步解釋。

  但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環境保護廳副廳長鐘勤建有不同的看法:“成立環保警察隊伍,如何與環保部門的執法隊伍協同形成合力是一個問題。”他認為,目前環境執法隊伍的能力還很弱,所以應該先考慮把環保隊伍做強,下一步再考慮環保警察的設置。

  “目前的環境問題,絕大多數還是行政違法問題,真正的違法犯罪行為是少數。”鐘勤建強調,如果真出現觸犯刑法的案件,按照法律規定公安機關自然會介入。所以,“做好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的銜接才是關鍵問題。”他同時表示,環境執法專業性較強,要求公安在短時間內掌握環境專業知識是不現實的。

  “我不贊成設立環保警察。”繆學剛的態度則更為直接,每方面的工作都重要,那么每個部門都要成立警察隊伍嗎?新《環保法》頒布實施,法律已經很清楚,如果有觸犯法律的環境行為,那么公檢法等司法部門就會介入,主要問題還是將現有的法律學習好、執行好、遵守好。

  呂忠梅認為,否需要成立環保警察隊伍,需要一個探索的過程。這個過程中,要研究清楚環保警察到底要發揮什么樣的作用,環保警察如何處理環境刑事案件,以及與日常的治安管理如何協調,這些都要有一個探索的過程。“是否馬上全面推廣,我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執法隊伍能力不足,是當前最大短板

  “環境執法隊伍能力不足,是目前環保隊伍里面目前最大的問題。”每年的全國“兩會”上,一談及環境執法,不少人大代表就會提出這個問題。

  的確,隊伍能力建設一直是環保系統的薄弱環節。不過,新《環保法》明確了環境監察機構的法律地位和基本職能,引入了環保部門對下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監督機制,明確了鄉鎮政府的環保職責。不久前,國辦發布的《關于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的通知》,明確要求地方政府應當在經費、裝備、人員素質等方面保障環境執法需要。今年的人代會上,來自環保系統的人大代表就此展開熱議,紛紛強調環保隊伍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的細節。

  “全國普遍的現象是,在職能配置上,環保機構的市縣兩級健全。”繆學剛向記者分析當前的隊伍狀況,但某些市縣的環保工作人員一個人要做好多件事,不能精細化。比如,某個縣級環保局只有十五六個工作人員,一個股可能要對應上級部門的多個處、多個司,忙不過來。在專業素養方面,很多縣一級環保局很難招到環保科班出身的大學生,而環保又是“技術活”,執法不能靠“聽、看、摸、聞”,必須要用專業指標、數據說話;而在鄉鎮一級,環境管理更加缺失,要繼續加強。

  “目前環境執法隊伍的能力還很弱,”鐘勤建也有同感,人員數量、隊伍素質、專業裝備可能還不能適應新《環保法》的要求。不少地方,環境執法人員還“沒法識別”,四川就出現過執法人員夜間到企業執法時被保安毆打的情況,“原因就是人家不知道你是干什么的”。

  還有另外一個現象也需要盡快改變。鐘勤建指出,由于地方各級環保工作人員人數不足,層層借調的現象比較嚴重,比如省廳借調市局、市局借調縣局工作人員,這就讓本來肩負監管企業數量最多的縣級環境執法人員的人數更少。

  對于這些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環保廳廳長陳蒙蒙建議,在嚴格遵守國務院“約法三章”的前提下,可以要求將省、市、縣三級機關精簡的人員編制,或內部調劑一部分編制,直接充實到基層環境執法部門,在鄉鎮(街道)及工業集聚區設置獨立的環保機構,配備專職環境監管人員,切實做到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強化環境執法能力。

關鍵詞
環境,執法
責任編輯:劉江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