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李克強總理的記者會,充盈著極接地氣的提問,各種細節,各種個性。
您是否網購過?最近網購過什么?總理您去年說壯士斷腕,是不是很疼啊?您有啥讀書感受啊?
猜想中外記者已熟識了這位總理的出牌“套路”——從草根階層走來、有豐富基層經歷和調研見聞,對“個性”問題有問必答。16+1個問題,幾乎將中國面對的挑戰、改革難點、國際熱點一網打盡。
和去年記者會一樣,李克強的回答,有兩個特點極為相似。
一是民生情懷,這份情懷是有故事有畫面感的。去年他提及北方老百姓穿著棉衣睡覺、幾百人一個旱廁,以及毫無希望和生氣的“零就業”家庭,這是他的心頭之痛。今年,他繼續為記者們講述在西部的親眼目睹:一個四面透風的板房中母子相依,四十多歲的兒子因貧困說不上媳婦;另一個家庭兒子好不容易考上大學,女兒卻要早早出門打工為哥哥賺學費。總理看了很沉重很痛心。他特別談到人均GDP北上廣與中西部地區的巨大差距:15000美元:3000美元,甚至提到一個沉痛的數字,按國際標準,中國還有2億貧困人口。實際上,政府的不少決策,和這些故事這些畫面息息相關——用他的表述,就是“穿鞋要合腳,施政要利民惠民”,包括提及經濟放緩要有合理空間,要兼顧就業、創業和消費的多樣性。
二是自我削權,堅決捆住政府不該亂伸的手。去年他說,“改革會觸動利益、會動‘奶酪’,你放權,有些人的權就少了。放寬市場準入,增強市場競爭力,現有的一些企業就會感到壓力。但是為了釋放改革紅利,尤其是讓廣大人民受惠,我們義無反顧。”今年,李克強繼續堅定不移,不斷強調:“簡政放權不是‘剪指甲’,是‘割腕’”,“疼痛還會蔓延”,“忍痛也得下刀”——很明顯,這依然是他和他的團隊面臨的最集中的改革痛點和難點。
對照去年和今年的總理記者會,也有明顯的不同。如果說去年是直面難點,開局落子;今年則是大局初定,成竹在胸。
比如,他在談及網絡購物時,稱“要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實現經濟起飛”;談及經濟下行壓力,他說“我們沒有采取短期強刺激政策”,會保持經濟放緩合理空間;回應金融風險時,笑談“我們工具箱里的工具還比較多”;關于平衡穩增長和調結構,他表示要“在中高速增長過程中實現中高端”;特別是對政府自我削權,從提前實現削減行政審批事項三分之一的承諾后,繼續“放大招”立軍令狀:今年全面取消非行政許可;全面實施責任清單,權力清單;探索事中事后監管新模式。
這份信心,來源于上一年的施政實績與改革勝果,也來源于日漸明晰的施政邏輯:緩解眼下的經濟難題,不走從前那種“短期強刺激”的老路,而是著眼長遠。李克強熟知當代中國改革史:從前用包產到戶解決了糧食和農業難題,用不給農民工進城設障來催生中國經濟奇跡。而今他要做的,就是徹底解開綁住“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手腳的行政束縛,給中國改革繼續深化的龐大空間,給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二次騰飛的強大動力。
這里有幾層遞進關系。第一層,是紓解眼下面臨的經濟難題,“高手在民間”,人民蘊藏著無窮的創造力,政府摒棄殺雞取卵的急功近利,而是讓如淘寶村那樣的市場細胞活躍起來,讓百姓的創新潛能釋放出來,匯聚成發展的巨大動能,頂住經濟下行壓力。第二層,是跳過中等收入陷阱——到了人均GDP3000美元之后,很多國家快速發展中積累的社會矛盾如權力腐敗、階層固化、環境污染等集中爆發,經濟增長陷入長期停滯。李克強一年多前在談及政府和市場關系時說,不能讓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成為“閑不住的手”,政府“清障搭臺”,百姓萬馬奔騰,才能“搭”出跳過中等收入陷阱的堅強跳板,打破階層固化,實現他在記者會上的表述,“讓貧困家庭的孩子有更多上升通道”,“更多的人實現人生價值”;第三層意義,是用自我削權,縮小甚至斬斷貪官污吏的尋租空間,這是眼下百姓關注的強力反腐狠招之后,次第安排的制度反腐后手棋,扎緊制度的籬笆,才能讓中國官場徹底走出腐敗的泥沼。
希望通過忍痛改革,將總理的信心傳遞到市場、到民間、到中國大眾之中,則社會主義中國發展的終極目標實現有望,每一個人都能得到平等發展的機會,實現社會公平正義,讓百姓有充分的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