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休息,我早上去早市買了蔬菜和水果,回來時就已經是滿頭大汗,放下蔬菜和水果,從冰箱里拿出一只香草冰淇淋,一邊吃一邊愜意地看手機,一條朋友的溫馨信息撲面而來:
初伏:7月13日-7月22日
中伏:7月23日-8月1日
閏中伏:8月2日-8月11日
末伏:8月12日-8月21日。
38天時間請大家不要喝冰鎮一類的水飲料和食物,會使寒氣入侵不能排出,冬天之所以怕冷、腳涼都是三伏天不注意導致,要想使體內的寒氣排出,請大家堅持在伏天喝熱水,會把體內多少年深入骨髓的寒氣逼出來。
看到此處,我的手里只剩下半只冰淇淋了,想著今天就是三伏天第一天,蒼天啊!吃下去的半只冰淇淋有沒有已經深入骨髓,給我帶來徹骨的寒冷和侵襲?會不會因為我吃了這半只冰淇淋冬天就會怕冷和腳涼?
計算一下時間,從食物入口到現在的時間也就只有不到5分鐘的時間,冰淇淋最快也就到達胃了,為了避免冰淇淋的寒冷進一步侵襲到骨髓,要不我打個車去醫院洗胃?
且慢,冰淇淋很貴的,另外打車也不便宜,洗胃就更別提了,既痛苦又花錢,作為一名專業的醫生,我還是先好好學習一下,再做定論!
于是,放下半只冰淇淋,尋找國內外的文獻,整理總結如下: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曰,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黃帝內經》里面講夏天如何養生,夏季三個月是萬物繁盛的季節。天地陰陽之氣不斷相交,植物開花結果。此時人們應該晚睡早起,適應夏天的陽光,讓精神充實飽滿,并使腠理宣通,使人心舒暢在外。其中并沒有講到不能吃冷飲喝涼水。而最近幾年一直熱炒的三伏(Dog Day)”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每年出現在陽歷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
三伏養生,中醫講究的是扶陽去火,多酸多甘。夏季暑濕對脾非常不利,所以夏季應適當多吃一些味甘、酸宜脾的食物,如山藥、薏米、菠蘿、西瓜等;炎熱的天氣還容易導致人火氣上升,表現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因此,夏日去火的食物,可選擇有綠豆、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食物。
每逢三伏,古人還會選擇清涼飲料避暑,我國早在西周就有伏日掘井藏冰的做法。約到晉十六國,出現伏日賜冰的宮俗。宋代朝廷盛夏賜冰傳承了唐代的傳統,但宋代宮廷賜冰的對象很有限,只有近臣和史官才有受賜的份。清朝,宮廷三伏賜冰已普及到每一位官吏。《清嘉錄》記載了江浙一帶的農人三伏擔賣涼冰的情景,其中冰鎮食品有“雜以楊梅、桃子、花紅之屬,俗呼冰楊梅、冰桃子。”《清稗類鈔》則記有北京夏日用“冰果”宴客的風俗。其文載:“京師夏日宴客,訂盤既設,先進冰果。冰果者,為鮮核桃、鮮藕、鮮菱。
看到這里,那些冰鎮的楊梅、桃子,是不是讓你想想就感覺冰涼爽口?古人并沒有在三伏天禁止喝喝冰鎮一類的水飲料和食物,上至皇家貴族,下到黎民百姓,反而是把涼冰和冰果子作為祛暑的佳品。
也許你會說了,那時候科技不發達,沒有微信,如果有微信,古人們早就知道不能吃冷飲了,可是對于微信上面的養生知識,大家最好也是微微一信就行了,畢竟寫文章的人不一定都是專業人士,而三伏天不能吃冷飲、喝涼水的理論依據源自哪里?我目前找不到。
從西醫的角度來講,一個理論的成立是需要證據的,沒有詢證醫學的證據,所有的理論只是基于一種習俗的流傳和禁忌的決定,這多少是不能讓人信服的。下面我在從西醫角度談談吃冷飲的主意事項。
由于高溫的影響,人體會產生一系列生理反應,導致精神不振、食欲減退。這時,若能適當吃些冷飲,不僅能消暑解渴,還可幫助消化,使人體的營養保持平衡,有益于健康。
【在吃冷飲時一定要注意】
忌食用過多冷飲。吃得過多,會沖淡胃液,影響消化,并刺激腸道,使蠕動亢進,縮短食物在小腸內停留的時間,影響人體對食物中營養成分的吸收。特別是患有急慢性腸胃道疾病者,更應少吃或不吃。
劇烈運動后忌吃大量冷飲。人在劇烈運動后,會導致體溫升高、咽部充血。此時,胃腸和咽部如突然受到大量冷飲的刺激,就會出現腹痛、腹瀉或咽部疼痛、發音嘶啞、咳嗽以及其它病癥。
忌吃不衛生的冷飲。由于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和化膿性葡萄球菌均能在攝氏零下170度的低溫下生存。因此,吃了不潔的冷飲,就會危害身體健康,故沒有品牌的汽水或冰棍不可食用。
忌吃不新鮮的冷飲。吃冷飲以“色清、味美、品鮮”的為佳,要認真查看冷飲是否衛生、新鮮。一般的果汁類飲料應沒有沉淀,瓶裝飲料應該不漏氣,開瓶后應有香味。鮮乳為乳白色,乳汁均勻,無沉淀、凝塊、雜質,有乳香味。罐頭類飲料的鐵筒表面不得生銹、漏氣或漏液,蓋子不應鼓脹,如果敲擊罐頭時呈鼓音,說明已有細菌繁殖,也不能食用。
【夏季幾種人禁吃冷飲】
6個月以內的嬰兒,更應禁食冷飲。
月經期的女性過食冷飲,會引起盆腔臟器小血管收縮與痙攣,從而產生痛經乃至虛脫等現象,故宜少食。
老年人因消化道功能減退,對冷飲的耐受性有所降低,若食入大量冷飲,會引起消化功能紊亂,誘發胃腸疾病,故應少食或禁食。
患有急性腸胃炎慢性腸炎、十二脂腸潰瘍等胃腸道疾病者,由于胃腸道粘膜受損,對寒冷的耐受性較低,故不宜過多進食冷飲。
心血管病患者大量冷飲經過食道和胃時,可引起鄰近的冠狀動脈收縮,能誘發心絞痛、高血壓和心律紊亂。因此,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的病人,病情較重時應少食冷飲。
正在發汗的病人不論患什么病,因發熱正在出汗時,均不宜食用冷飲。因為冷水進入胃中,可使體表小血管收縮,汗腺閉合,使發汗中止,對散熱十分不利。
體制虛寒的慢性病人脾胃功能差,常喜溫畏寒,食用大量冷飲可導致病情加重。
齲齒患者遇冷會引起牙痛,并可導致牙齒抗病力下降,易誘發其他牙病,故齲齒患者不宜多食冷飲。
當然了,如果看到這里,您仍然打算三伏天不吃冷飲也不喝涼水,我也尊重您的做法,不過,對于偏愛冷飲的朋友們,實在熱的不行,排除上面的禁忌情況,您是可以喝瓶汽水、吃根冰棒的,只是要記住適時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