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大腦只開發了10%嗎?
來源: 中國民航報  
2015-07-28 13:46:18

  “人類的大腦只開發了10%”。這一說法廣為流傳,大部分人甚至對此深信不疑,并對100%開發的大腦充滿想象。很多經典電影的劇情展開也都建立在這個理論基礎之上,在《超體》中,女主角露西的腦潛能被開發到100%,變得無所不知,可以用腦電波“隔空移物”,還能任意改變形體。人類的大腦果真像傳言那樣,還有大部分潛能未被開發嗎?人們又為什么如此固執地相信這個傳說?

  “10%傳說”靠譜兒嗎?

  愛因斯坦為什么比別人聰明?很簡單,他的大腦開發度比別人高了幾個決定性的百分點。

  中山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研究中心的蔣斌教授介紹,這一說法的確切來源并不明確。大多數人認為出自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之口。詹姆斯在自己的著作中說過一句:“普通人只發揮了其潛在智能的10%”。但結合上下文,他所指的不單是大腦潛能,而是更為模糊的“潛在的心智能量”,至于10%是怎么算出來的,詹姆斯沒有給出實驗依據,至今也沒有科學家去嚴肅驗證這個數字。另一個疑似來源是,上世紀30年代,神經外科醫生懷爾德·潘菲爾德在研究中發現,當他用電流刺激該部分大腦時,大腦皮層毫無反應,這被認為是“未開發的90%部分”。“當然,隨著現代醫學發展,如今我們明確知道,這些寂靜的區域其實有其他功能。”蔣斌說道。

  大腦沒有無用的部分

  假設人類大腦真的只開發了10%,那剩下的90%都在沉睡嗎?這也是“10%傳說”最經不起推敲的一點。

  中山大學教育學院的周茂林教授認為,“10%傳說”之所以流行,是因為它向人們傳遞了一條樂觀信息:如果把大腦比做10個兄弟,那10%就是幾十年來辛辛苦苦工作的老大,其他九個兄弟一直在睡覺——這不禁讓人驚嘆,如此大規模地閑置腦力資源,簡直是莫大的浪費,得抓緊時間開發利用起來!

  “除了起到正面的積極暗示作用以外,在社會心理學領域,還有一個概念叫做‘自我妨礙’,指的是人們害怕表現不佳,而采用方法阻止自己成功的現象”。周茂林解釋說,就好比有些學生在考試前徹夜狂歡,放棄復習。如果他考過了,那么就可以證明他比拼命復習后考過的同伴聰明,因為他只啟用了1個“兄弟”來應對考試;如果掛了科,原因是自己沒有好好復習,畢竟1個“兄弟”是拼不過2個以上“兄弟”的。這兩種可能中,無論哪個都不會讓自己質疑自身能力,怎樣都比徹夜復習后仍然掛科的結果要好。“大腦只開發利用了10%的流言,這個借口與‘自我妨礙’現象不謀而合。流言為懶于付出努力的人們提供了理論庇護,從而避免或減輕失敗的消極影響。因此,很少有人會堅決拒絕這一令人滿意的流言。”周茂林說。

  潛能來自于樂觀想象

  讀到這里,如果你仍堅信人類只應用了自己10%的大腦,其實,這就是一種典型的“潛能錯覺”表現。周茂林解釋說:“人類之所以會陷入‘潛能錯覺’,是因為我們堅定相信兩點:一是人類對于大腦的利用還處于低效率狀態,眾多的腦力資源還埋藏在大腦深處;另一點就是人們更愿意相信,通過采用簡單的技術手段就可以激發大腦的潛能。”

  “潛能錯覺”還表現在,很多人相信,如果有人在自己的背后盯著自己,那么我會感覺得到。事實上,我們的目光并不會轉彎,背后也并沒有任何感知器官幫助我們收集信息,對于背后事物的判斷僅僅是一種直覺,我們稱之為“第六感”。但是,這種第六感是如何產生的,我們根本無從得知。“人類對于直覺的自信一方面來自于潛能錯覺,另一方面也許來自于因果錯覺。有的時候,我們的大腦信息系統告訴我們似乎背后有人,如果我們回頭發現確實如此,因果錯覺很自然地就會把這種巧合轉換為一種因果關系。其實,大多數時間我們的判斷是錯誤的,只不過對于這些失敗的例證我們很快就忘記了。”周茂林說。

  “潛能錯覺”使我們對偶爾的成功例證趨之若鶩,無論多少科學的實驗研究證實那只是錯覺,我們在內心深處還是不愿意相信。“10%”的說法雖然聽上去很美,但它始終只是一個傳說。

關鍵詞
腦潛能,潛能
責任編輯:李雪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