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回眸河北“十二五”:勝利完成規劃主要目標任務
來源: 河北日報  張許峰 董立龍
2016-01-09 09:19:13

  張家口市宣化縣的風能光能互補發電場。(本報資料片)

  ?東光縣協和醫院的工作人員為患者檢查身體。東光縣依托村(社區)衛生所在全縣建成了456個殘疾人康復訓練站,每個村(社區)還配備了社區康復協調員。記者田瑞夫攝

  “勝利完成‘十二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邁出堅實步伐。”1月8日,省長張慶偉在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所作政府工作報告這樣評價過去五年的河北經濟社會發展。

  回顧五年發展歷程,報告總結了綜合實力、結構調整、協同發展、改革開放、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城鄉協調、人民生活等八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報告認為,去年主要目標任務的完成,標志著我省“十二五”勝利收官。

  1.再上新臺階——全省生產總值增至3萬億元

  “十二五”我省綜合實力再上新臺階。

  張慶偉省長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初步核算,全省生產總值由2010年的2萬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3萬億元、年均增長8.5%。主要經濟指標也佐證了我省“十二五”經濟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的局面正在形成。

  增幅上,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5%,盡管告別兩位數增長,但依然保持在合理區間,體現了調速不減勢。增量上,“十一五”全省生產總值跨上2萬億元臺階,五年過去,全省生產總值邁上3萬億元新臺階。

  除了總量邁上新臺階,從我省工業增加值、投資和消費三大指標中還可以看到增量背后的變化。

  過去五年,我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1萬億元、年均增長9.7%,固定資產投資2.88萬億元、年均增長19.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9萬億元、年均增長13.6%,外貿出口總值達到1577.7億美元、年均增長7.8%,實際利用外資320億美元、年均增長10%。這些數字體現了結構調整下我省工業產業的調速,投資結構的改變,消費拉動的崛起,還有經濟外向度仍需加大的潛力。

  張慶偉表示,這些主要指標的完成,是在面臨多重挑戰、前所未有的困難以及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常態下取得的。

  多重挑戰之一便是化解過剩產能。

  政府工作報告中著重列出了我省鋼鐵、水泥、煤炭、玻璃四大行業的系列壓減數據,在大力實施“6643”工程的背景下,我省化解過剩產能取得這一成績并不出人意料。

  需要關注的是,政府工作報告提到,通過去產能,全省鋼鐵、水泥等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較2010年下降10個百分點,全省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23%以上。以上數據體現了結構調整的力度,也為生態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時,三次產業結構由2010年的12.6:52.5:34.9調整優化為12.0:48.1:39.9,三產比重增加5個百分點,進步明顯。

  數據之變,背后是結構之變——全省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于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幅高于傳統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幅高于鋼鐵行業。三個“高于”證明了調整的成效,也預示了今后的格局走向。

  發展每登上一個臺階,都需相應的保障能力作支撐。過去五年我省基礎設施水平也實現了全面躍升。

  從政府工作報告給出的相關數據中,可以看到我省“十二五”在交通、電力、互聯網和水利方面的成就。

  ——現代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初步形成,全省鐵路營運里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和港口通過能力均躍居全國第二位。8個設區市實現通高鐵。全省港口吞吐能力突破10億噸、比2010年翻一番。2015年機場旅客吞吐量比2010年翻一番。

  ——能源支撐能力穩步提升,風電、光電等清潔能源快速發展,豐寧抽水蓄能電站開工建設,電力裝機容量達到5778萬千瓦、比2010年增加1563萬千瓦。

  ——全省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1%,固定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用戶達到1229萬戶和4487萬戶,比“十一五”末分別增長84.3%和82.1%。

  ——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建成通水,引黃入冀補淀工程、雙峰寺水庫開工建設,593座病險水庫完成加固改造,功能配套、多源互補、豐枯調劑的現代水網體系加快構建。

  2.著重辦大事——京津冀協同發展開局好

  “大力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辦成了一批多年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要事。”張慶偉在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闡述充滿欣喜。

  的確,多方多年呼吁的京津冀一體化,其真正破題,始自“十二五”。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推動,國家出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京津冀三地積極推進落實,使困擾三地多年的協同發展難題,因指導思想、頂層設計和推進路徑的明確,開始加速破解。

  率先突破集中在交通、生態環保、產業三個重點領域,先行啟動的協同發展項目讓三地百姓津津樂道,其中尤以交通項目最引人關注。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打通了京昆高速、111國道等10條連接京津的“斷頭路”、“瓶頸路”,津保城際鐵路建成通車,北京新機場、京張高鐵開工建設,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公司組建運營,交通“一卡通”啟動實施,356條公交線路與京津實現互聯互通。交通體系的融通,為三地經濟合作打下基礎。

  與交通重在無縫對接不同,三地產業領域的協同發展,“共建”特點突出。這其中包括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等共建園區,北京中關村科技園與我省多地共建的一批創新平臺等。而承接北京產業外移,最具代表性的項目是北京現代第四工廠落戶河北滄州。

  三地協同在實現重點突破同時,也有多點開花。比如,全省250多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與京津開展合作,京津冀手機漫游費全面取消,海關實現通關一體化等,顯示了協同發展的良好態勢。當然,北京攜手張家口成功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尤為令人欣喜。

  基于既有合作成效和發展態勢,報告中才出現了“協同發展為河北帶來的全方位、歷史性變化正日益顯現”的判斷。

[1]  [2]  下一頁  尾頁

關鍵詞
目標任務,冬奧會,改革
責任編輯:李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