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于3月5日正式啟幕,來自全國各行各業、各條戰線的人大代表肩負著人民的重托,齊聚一堂。兩會期間,記者邀請到全國人大代表張汝財,就異地醫療與養老等問題進行暢聊。
主持人:網友朋友們大家好,我是曉雪。全國兩會正在如火如荼地召開,李克強總理做了振奮人心的政府工作報告。在兩會期間,我們邀請到全國人大代表張汝財做客長城網,張代表您好,在節目的剛開始先和網友朋友們打個招呼吧。
張汝財:大家好,非常有幸和長城網網友朋友見面。
全國人大代表張汝財接受長城網專訪。長城網 寧曉雪 攝
主持人:聽完總理做的政府工作報告,您對哪方面內容比較感興趣呢?
張汝財:總理在報告中提到了養老和異地就醫醫保聯網這兩個問題,我對此很感興趣,也做過調研,我這次提的建議也是關于這方面的內容。我們在調研的過程中發現,老百姓對此非常關注,都盼望著異地養老醫保報銷能夠有新的政策傾斜。
主持人:中國人口的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養老服務的需求也在逐步加大,關于這方面您都有哪些具體的建議呢?
張汝財:在此之前,全國人大代表處和河北人大組織了三級代表,針對《老年人權益保護法》這個課題,進行深入調研,其中,衡水市一個養老公寓帶給我的震撼比較大。在調研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養老院都有共同的問題,一個是百姓的意識問題,一個是各地在醫保包銷上的手續比較繁瑣。
按中國人的風俗習慣來說,子女會覺得把老人送到養老院不體面,老人也會覺得住到養老院不體面,但社區養老還比較受歡迎。在小區里面,在某個時間段把老人接到家里,子女們想要探望老人也比較方便。對于不習慣陌生環境的老人,還可以上門服務。
中國的老齡化問題進入的時間相對來說比較早,公民養老是個大問題,國家也非常重視,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了這一點。通過走訪調查,我們提出了異地醫保報銷的問題,這是需要國家層面來解決的問題。
在河北,我們走訪了衡水、滄州這一帶地區的養老院,這些地區都具備了養老設施的硬條件,占地面積大、樓房也很漂亮,設施很完善。而且養老院的護理人員素質也非常好。我曾經見到過護理人員,為老人做清潔護理,不怕臟不怕累,而且脾氣很好。后來老人給我講的時候,已經熱淚盈眶了。現在有的子女都對老人不孝敬,而護工卻細致地照顧老人。
不過,原本擁有1500個床位的養老院,期初入住率有80%,有不少北京、天津的老人來這里養老。但是,由于異地醫保報銷比較繁瑣,人就慢慢地少了。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各行各業都在互動對接,我認為異地醫保報銷方面也需要重視起來,解決好它。
主持人:我們在談到養老的問題,總是回避不開老人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異地醫保報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除了您提到的硬件方面的問題,醫護人員的關心和關愛也是很重要的。我們說百善孝為先,但現在的年輕人,工作節奏真的非常快,有時候會有無暇顧及的時候,這時,醫護人員給予的關愛也能溫暖老年人的心。
那么,從異地醫療和養老模式方面講,您都有哪些具體的建議呢?
張汝財:通過我們的調研,發現養老問題從政府機制的設立方面應該逐步的加強。現在北京新建的小區里都配備養老公寓,部分老的社區也在逐步的改造中。如果想要真正達到理想中的居家養老的狀態,還是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組織機制來進行協調,這樣才能達到目標。
主持人:其實,除了機制上的有利保障,普通大眾的思想觀念也需要做一些改變。中國傳統的觀念是子女贍養老人,但是現在有些時髦的老人也會選擇一些服務比較好的養老院,很多老人在一起也不寂寞,也會減輕子女的負擔,我覺得觀念上的轉變也是需要大家來重視的。
張汝財:通過走訪養老公寓,我發現老人們在里面也很愉快,業余生活非常豐富,很多老人都有自己的業余愛好,生活很充實。他們真正達到了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相比一些宅在家里依賴子女伺候的老人,活的更開朗一些。他們有一個場所可以溝通、交流,生活質量高,這也是社會對于這些老人的尊重,對《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落實。
主持人:綜合多方面的因素,也希望在國家法律法規逐漸完善的過程中,在社會機制逐漸完善的過程中,在人的思想轉變的過程中,老人們能夠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我們說孩子應該有愉快的童年,那么,我們老年人更應該有幸福的晚年,畢竟他們已經為了國家的發展奮斗了一輩子,到老了該是享清福的時候了。
節目即將進入尾聲,也請您和網友朋友們說幾句心里話吧。
張汝財:我們帶著全國人民的希望參加兩會,也希望能夠把會上要好消息傳達給全國人民。
主持人:本期節目就是這樣,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