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兩會上接受采訪時表示,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后,預計每年新增加300萬兒童,按現在的學制,3年內將新增900萬兒童在幼兒園就讀。
多位代表委員表示,短時間內入園人數激增,但在一些地區學前教育資源短缺,存在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需要盡快出臺措施方案,加強學前教育資源供給,保證適齡兒童順利入園。
劉焱委員:提高公辦幼兒園比例 解決“入園難”
全國政協委員、北師大教育學部教授劉焱在發言中呼吁加強學前教育投入,全面提高公辦幼兒園占比。
劉焱說,目前我國學前教育“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遠遠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公益普惠”程度較低,民辦幼兒園占比過高,“公辦民辦并舉”格局尚未形成,質優價廉的公辦幼兒園成了“一(學)位難求”的稀缺資源,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
她認為,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如果不持續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投入,擴資源,調結構,提質量,當新的“嬰兒潮”到來時,勢必形成更為嚴峻的“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劉焱建議,要保存量擴增量,解決學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供給,“我國有20.99萬所幼兒園,公辦僅占24%左右,企事業辦園占比超過9%,民辦園占比達到66.36%。”劉焱說,去庫存去產能,將有不少企業辦幼兒園流失,建議將這些幼兒園全部納入公辦園管理,留住公辦幼兒園存量,全面提高公辦幼兒園占比。
翟志海代表:發揮民辦幼兒園作用 化解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住冀全國人大代表、精英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翟志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應在大力發展普惠制幼兒園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民辦教育的作用,解決長期存在的“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數據顯示,民辦幼兒園承擔著全國70%-80%學前兒童的教育,從這個方面而言,必須強化對民辦幼兒園的教育投入和支持力度。”翟志海稱,當前之所以會存在“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家對民辦幼兒園的軟硬件建設缺乏信心。
“毋庸置疑,公立幼兒園因其建立時間長、投入力度大而贏得了很高的聲望,其軟硬件建設較之民辦幼兒園也有很大的優勢。但我們也應該看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民辦幼兒教育也有了長足的進步。”翟志海告訴記者,受益于靈活的運行機制,很多私立幼兒園在特色性和國際化方面更為突出,受到社會和家長的一致追捧。
“從這點來說,民辦幼兒教育還是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的。”翟志海表示,在幼兒教育發展過程中,應給予民辦幼兒園和公辦幼兒園同等的對待,不斷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
發展普惠制幼兒園:“規劃、機制、投入”缺一不可
“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鼓勵普惠性幼兒園發展,加強農村普惠性學前教育,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學前三年毛入園率提高到85%;加強普惠性幼兒園建設,重點保障中西部農村適齡兒童和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城鎮新增適齡兒童入園需求。
為緩解即將到來的學前教育入園壓力,袁貴仁在兩會期間表示,要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積極支持企事業單位舉辦幼兒園,采用政府購買的措施扶持民辦幼兒園,在有條件的小學辦學前班。
住冀全國人大代表、邢臺市政府副市長、九三學社邢臺市委主委史書娥等建議,擴大幼兒園規模總量,緩解新一輪幼兒入園矛盾,同時加大對普惠制民辦幼兒園的扶持力度,縮小民辦幼兒園與公辦幼兒園的差距。
此外,還有一些代表委員建議,各地應結合實際,出臺幼兒教師配備標準、落實幼兒教師編制,采取對民辦園教師予以財政補貼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創新幼兒教師培養體系,在本科層次重點布局和建設一批幼兒教育學科專業,擴大幼兒教師培養規模。
(據長城網、新華社、中國網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