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衡水建設千余鄉村文化大院打通“文化神經末梢”
來源: 河北日報  馬路
2016-04-15 09:51:00

  近日,記者在深州市后營村的文化大院里看到,農民演員陳達民正在和他的搭檔排練表演唱《看看后營新變化》,他們把村里一年當中的變化及重要事件都融入到了節目當中。“后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這一年多來我們都看在眼里,我就是想用表演唱這一形式來表達一下。”陳達民說。

  據了解,衡水市針對農村基層文化建設基礎設施薄弱、“空心化”嚴重的問題,積極推動鄉村文化大院建設,目前,該市運轉規范、參與面廣的鄉村文化大院數量達到千余個,建成率在70%左右,覆蓋全市絕大部分鄉鎮,實現了鄉鄉有特色、村村有陣地的文化大院建設新格局。冀州的田園棉文化園,成為非遺項目與觀光旅游相結合、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代表;饒陽縣南韓村劉暉的民俗文化園、大送駕莊李建奇的老電影收藏文化園、呂漢文化大院、西張崗文化大院等一大批特色鮮明的文化大院,不僅吸引本村和周邊群眾廣泛參與建設,有的還承辦了全國性的收藏展覽。

  在文化能人缺少的村落,該市推行統籌縣、鄉、村共同支持、投入的方式,結合實際,分批次、分步驟,提供場地,配送器材設備等。同時,致力于整合農村書屋、黨員遠程教育站點等涉農項目、設施,使其向文化大院傾斜。此外,還鼓勵民營資本加入,通過城鄉共建、村企共建等,引進資金和文化活動設備,進一步增強了文化大院的自我發展能力。

  各地群藝館(文化館)還將文化大院作為免費開放和開展輔導培訓的主要對象,分級定期舉辦文藝骨干培訓班,安排專業人員下鄉入村開展培訓輔導。并依托書協、作協、美協、書畫研究會、廣場舞協會、戲劇票友協會、地域文化研究會等群團協會和器樂班等民間文化活動,實施人才培養傳幫帶工程,壯大文化大院的基層人才隊伍。

  同時,衡水市注重挖掘整合鄉村文化資源,使優秀的民間傳統文化成為文化大院的生力軍。民間流傳的小調、四根弦、鹽場秧歌等民間技藝得到恢復,腰鼓、舞龍、舞獅、跑驢、旱船、女子架鼓、威風鑼鼓及剪紙、布貼畫等傳統民間活動項目或技藝重新煥發生機,優秀傳統文化“活”了起來。該市還通過將文化大院與建設村史館、特色展覽館、博物館及改建村民服務站相結合,修建了侯店毛筆博物館、莊火頭村古槐廣場及文化廣場、文化長廊等一批配套設施,使文化大院真正成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文明新風的陣地。

關鍵詞
文化大院,農村基層,文化長廊
責任編輯:張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