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太行山深處的阜平縣,是當年晉察冀邊區(qū)政府所在地,也是現在的全國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2015年12月29日至2016年1月1日,省委書記趙克志到阜平縣龍泉關鎮(zhèn)顧家臺村,進行駐村聯鄉(xiāng)(鎮(zhèn))幫縣蹲點調研。(1月4日《河北日報》)
“但愿蒼生俱溫飽,不辭辛苦入山林。”4天3夜的時間里,趙克志吃住在農家,先后走訪了3個鄉(xiāng)鎮(zhèn)、11個村莊,看望了18家農戶,察看了18個點,召開了6次座談會。這體現了省委、省政府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的執(zhí)政理念,體現了領導干部以身作則走進基層群眾的優(yōu)良作風,展現了省委、省政府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堅定決心與信念。
人的正確思想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調查研究是做好領導工作的一項基本功,是脫貧攻堅之道,更是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現實需要。越是環(huán)境復雜、任務艱巨,越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領導干部蹲點調研,是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途徑,是加強作風建設的重要載體。通過蹲點調研,使領導干部更加全面深入地掌握基層的實際情況,了解群眾的呼聲與訴求,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為科學制定和實施決策提供了依據。省委書記趙克志到阜平縣龍泉關鎮(zhèn)顧家臺村,進行駐村聯鄉(xiāng)(鎮(zhèn))幫縣蹲點調研的這一舉措,為深入推進脫貧攻堅指了一條明路。我們?yōu)槭∥饕I導身體力行、率先垂范進行調查研究鼓掌叫好。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一切實際工作者必須向下作調查。對于只懂得理論不懂得實際情況的人,這種調查工作尤有必要,否則他們就不能將理論和實際相聯系。調查研究,洞悉民情,是每位領導干部盡快進入角色,科學決策,推動工作開展的第一步,也是密切聯系群眾、轉變工作作風的有效途徑。全省扶貧開發(fā)工作會議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沖鋒號”,各級干部特別是脫貧任務重的地方,要咬定目標,發(fā)起沖鋒,一鼓作氣地啃下最后的“硬骨頭”。由于各個貧困地區(qū)的致貧原因各不相同,因此脫貧攻堅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式,各地需要根據實情有針對性地打響脫貧攻堅戰(zhàn),蹲點調研對于尋找正確的脫貧攻堅路徑十分重要。搞好蹲點調研,關鍵要下真功夫。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入田間地頭,走村入戶,與群眾打成一片,心貼心真交朋友,情連情交真朋友。以謙虛的作風、平等的態(tài)度開展調研,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拉家常、謀發(fā)展,總結基層經驗,積極謀劃破解脫貧攻堅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習近平同志在《擺脫貧困》一書中明確指出:“扶貧開發(fā)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要使貧困的人真正脫貧,必須對本地的貧困情況心中有數。領導干部是否重視調研,調查研究是否深入,了解問題是否全面,這是一件事關老百姓切身利益,事關發(fā)展全局的大事。目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口號已叫響燕趙大地。脫貧攻堅的道路不可能一馬平川,各級干部要像省委書記趙克志那樣,改進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在調查研究中求深、求真、求是。只有這樣,才能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邊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