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把財富帶給山區百姓 緬懷“太行新愚公”李保國
來源: 長城網  張天虎
2016-05-27 19:10:00

  長城網4月25日訊(記者 張天虎)30年,他扎根太行山區,把自己變成農民,把農民變為致富專家。30年,他攻堅克難,用科技的力量讓窮溝變富,讓荒山變綠。

  他把家搬到了大山里。為拿下扶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找到了脫貧致富的“金鑰匙”。他以山一樣的堅韌,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心只為富百姓,被鄉親們譽為“太行山上新愚公”

  然而,正是這樣一位百姓的貼心人,卻在半個月前,“拋下”太行山百姓,撒手而去,當日的追悼會現場,沿途道路擠滿了哽咽送行的人群。

李保國在地里給農民兄弟授課。田瑞夫 攝

  比農民還像農民,30多年扎根太行山

  李保國,1958年生人,武邑縣人,1981年畢業于河北林業專科學校,一直從事山區林業技術開發研究與技術推廣工作。作為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屆大學生,李保國1981年大學畢業后,留校當老師,3個月后就來到了保定農村的教學科研點,從事沙地桑園建設研究,一干就是4年。他驚喜地發現書本上的知識在基地建設中變得生動而鮮活起來。

  年輕時的李保國一有機會就“往山里扎”,上世紀八十年代,河北林學院、河北農大等一批農林院校的教師和科研人員開始走出校門,走向山區,建立產學研三結合基地。從此,李保國的命運開始與山區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李教授的笑容很真誠,語言既簡練又風趣。不難想象,在30年與山區農民打交道的過程中,他已經完全融入村民們的生活。

  30多年前的邢臺縣前南峪村,種樹不見樹,8300畝山場光禿禿,水災、旱災不斷,人均年收入只有幾十元。當時李保國隨于宗周教授課題組進駐前南峪,帶領群眾栽蘋果、種板栗。經過多年治理,前南峪林木覆蓋率達90.7%,榮獲“全球生態環境建設500佳”提名獎,全村人均年收入達10600元。

  臨城縣鳳凰嶺是洪水沖積形成的亂石灘丘陵,開發難度大。李保國用10年時間,探索出了優質薄皮核桃綠色高效栽培技術體系。如今,已帶動邢臺市荒崗丘陵區種植薄皮核桃60萬畝,年產值超過20億元。

  30多年間,李保國主持完成的“太行山石質山地爆破整地造林技術”獲國家“七五”重大攻關成果榮譽獎,10多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累計培訓太行山、燕山貧困區農民數十萬人(次),示范推廣標準化林業技術累計達到1000多萬畝。李保國也因此獲得河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全國綠化獎章、河北省特等勞動模范等多項榮譽。

[1]  [2]  [3]  下一頁  尾頁

關鍵詞
李保國,太行新愚公,財富
責任編輯:張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