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至9月份,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民生指數研究課題組完成了民生問題滿意度調查,采用電話調查方式在全國31個省區市完成有效樣本51017人。調查顯示,居民對當前生活的滿意度、對未來的信心以及對民生工作的評價都有所提高。
居民對當前生活的滿意水平較高,且較去年有小幅上升。49.5%的被訪者對當前生活非常滿意或比較滿意,較2015年的47.7%略有上升,其中非常滿意的比例由13%增長至14.1%,比較滿意的比例由34.7%增長至35.4%。
從分人群的情況看,城鄉居民的滿意度都有所上升,城鄉差距有所收窄。2016年城鎮居民中50.1%的人對當前生活滿意或基本滿意,略高于農村的48.6%,其中農村居民中非常滿意的比例略高于城鎮居民,而比較滿意的比例低于城鎮居民。無論城鄉,對當前生活滿意的人群占比都比2015年的水平有所提高,其中非常滿意的被訪者所占比例,城鎮上升了1.2個百分點,農村上升了1個百分點。城鄉間對當前生活滿意或基本滿意者比例的差距從2015年的2.5個百分點下降到2016年的1.4個百分點,城鄉居民對生活滿意度的差異在縮小。
從分年齡的情況看,滿意度整體呈現兩頭高中間低的特點。18歲至19歲、20歲至24歲、65歲至69歲以及70歲至74歲四個年齡組滿意和基本滿意的人群占比分別達到59.6%、51.3%、60.1%和68%。中年組的滿意度相對較低,30歲至34歲、35歲至39歲和40歲至44歲組的滿意人群占比分別為44.4%、45.8%和45.2%。與2015年相比,除了18歲至19歲和65歲至69歲兩個年齡段滿意人群占比下降了0.85和1個百分點外,其余各個年齡階段的滿意度都有明顯上升。滿意度較低的中年組上升幅度最大,30歲至34歲、35歲至39歲和40歲至44歲組的滿意人群占比分別上升3.9、3.9和3.3個百分點。
近70%的被訪者對未來的生活很有信心或比較有信心,較2015年的65.6%有所上升,其中很有信心的比例由31%增長至35%,比較有信心的比例持平。
從分人群的情況看,城鄉居民的信心都有所提升,農村居民的信心水平高于城鎮居民。2016年城鎮居民中68.5%的人對未來生活很有信心或比較有信心,而農村居民受訪者達到了71.5%。與2015年相比,城鎮居民這一比例上升了3.4個百分點,而農村居民上升了4.7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信心不足或沒有信心者的比例也都有所下降,其中城鎮下降了0.5個百分點,農村下降了1.1個百分點。
從分年齡的情況看,對未來生活的信心也呈現出兩頭高中間低的特點。18歲至19歲、20歲至24歲、65歲至69歲以及70歲至74歲四個年齡組很有信心或比較有信心的占比分別達到79.6%、76.6%、72%和75.8%。相對而言,青少年對未來更有信心。40歲至44歲組的信心水平相對較低,但仍有66.3%的被訪者對未來有信心。與2015年相比,所有年齡段的被訪者對未來生活很有信心或比較有信心的比重都有所上升,中青年人群的上升幅度較大,44歲以下的被訪者的上升幅度都在4個百分點以上,其中最快的是20歲至24歲組,上升了7個百分點。
綜合以上數據看,過去一年我國居民對生活滿意度、對未來生活的信心都得到了提升,特別是中青年人群的信心穩步提升,這為凝聚社會共識、進一步深化改革創造了有利環境。(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作者:葛延風張冰子佘宇)